2024-02-05
優照護
「您父親今天有起來坐輪椅,說話的次數與句數比昨天多一些,跟他說笑話,他也會笑著回應。」「今天下午讓您父親複習早上的復健動作,站立時剛開始比較不穩,隨著練習次數增加,狀況越來越好了,他自己也有這種感覺。並且從床邊練習移動到廁所,狀況也有進步。」「今天講話比較多,還主動表示有鼻胃管他吞嚥不舒服,想跟醫師說要拔掉,他練習吞嚥會比較輕鬆。」爸爸終於出院了,看著這一個多月來,我跟照服員的對話記錄,也想到媽媽幫忙照顧的辛苦終於結束了,我才真的 鬆了一口氣 。回想到爸爸中風的那一天,全家驚慌失措,在醫院裡,媽媽忐忑不安更是溢於言表:爸爸才剛退休,要好好閒下來享受晚年的生活,怎麼在這時候倒下來了?
閱讀更多
2023-09-25
劉韋廷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是許多父母一輩子努力想要守護的目標,希望他們衣食無憂、有一番事業。
閱讀更多
2023-07-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特殊,又牽扯涉廣的關係狀態,我們鮮少接收到比較正向的婆媳關係,通常聽到的是媳婦需要咬牙忍耐、披荊斬棘、調整自己才能在嫁入的婆家裡生存下去。當媳婦經歷諸多苦難,終於「熬」成婆時,那些內在酸甜苦辣、心裡的傷好像就突然可以有一個出口了!
閱讀更多
2023-03-09
優照護
5年前菲妍來台灣旅行時,遇到了此生最讓她心動的男人。銘宇,也是個旅遊的愛好者,在台北街頭碰見問路的菲妍,很熱心地告訴她路線,更主動當她的臨時導遊。就這樣,菲妍在往後8天的台灣行程,身邊都有個幫她拿行李、陪她吃遍美食、走過大街小巷的男子。
閱讀更多
2022-11-29
黃俊隆
二零一三年在美國遊學時,我第一次深刻體驗到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大美國主義,乃至所謂的種族歧視。
閱讀更多
2022-10-13
小虎文
對身為作家也是旅人的謝哲青來說,旅行與寫作都像是一種追尋,「年輕時我們追求大山大水,期待壯麗的風景,40歲後的旅行,走得更深層,我為何要離開家?走上追尋之旅,是為了與自己和解。」如果說要給熟齡族群的旅遊建議,「可以先從日本與義大利開始。」(原文刊載於2020/3/15,更新時間為2022/10/13)
閱讀更多
2022-10-07
松浦晋也
編按: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全台長照人口將突破100萬人,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走上絕路,長照悲歌一再上演!屏東一名55歲男子照顧病母長達33年,今年5月母子雙雙確診,男子竟將母親從2樓陽台推下,隨後自己也跟著墜樓。高雄則有66歲女兒與99歲父親同住,因為老父失智後行為脫序,女兒持刀刺死父親後,自己割腕自殺獲救。對許多家屬來說,長期照護如同走在看不見邊際的黑暗中,再有孝心、耐性,也未必能支撐到最後。日本作家松浦晋也是一位與母親同住,過得自由自在、50多歲的單身漢。萬萬沒想到,年輕時精明俐落,盡情享受人生的母親,卻在晚年患上了失智症。從事科學報導多年,凡事講求合理及邏輯,面對行為舉止無法用理性來分析的母親,他開始體會到一個單身男子照顧患病母親的難度有多高。打開家門看見如戰場般的髒亂環境、打開存摺看見不斷減少的餘額……母親似乎變成和從前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像個失控的孩子,永遠在挑戰理智的極限……這讓他彷彿置身於壓力鍋中,擔心隨時都會爆炸。他如實的寫下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人知道老年照護的現實與糾結,也讓身處相同境遇的讀者更從容的看待漫長的照護生涯,不再是只能對著被照顧的親人說聲:「對不起。」(原文刊載於2019/10/03,更新時間為2022/10/7)
閱讀更多
2022-09-07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做為父母唯一的子女,在面對他們逐漸衰老時,心中永遠的恐懼就是「半夜他們會不會打電話來?」即使出國旅遊,玩樂開心之餘,仍伴隨忐忑的心,甚至看完電影後,發現沒有他們的未接來電,才終於能 鬆了一口氣 。現在不用再擔心,因為他們兩人在23天內,相繼往生了,但我的心反而整個空了。
閱讀更多
2/ 8
第 2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