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蔡佳伶整理
50歲的程小姐一直以來都因健康的生活習慣而維持窈窕身形,自從進入更年期後,她發現自己平時容易感到疲倦,情緒也較為波動,睡眠品質向來不錯的她,偶爾也會因為不明原因失眠。最讓她驚訝的是,纖細的她體重逐漸上升,腹部脂肪更是悄悄堆積,身體不再是曾經熟悉的模樣。面對鏡中陌生的自己,她坦言,「明明生活作息都沒變,身體卻像被更年期挾持了,失去主導權。」
閱讀更多
2025-01-13
黃山料
愛著一個「不願意理解你的人」,那會比單身一人還要孤單;愛著一個製造內耗的人,更是地獄級的孤單;你終究會發現,單身,並無欲無求的人,有時候,才是最幸福的。
閱讀更多
2024-12-06
郭美懿整理
影壇又一巨星殞落!以電影《情書》走紅亞洲的日本知名演員中山美穗,週五(12/6)被發現陳屍在東京住家浴室,享年54歲。中山美穗昨天仍在IG發文,提到自己去看了展覽,「這2、3天心情 鬱悶 ,只能向同行的朋友傾訴」;搭配照片則是展覽主題:「I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 And let me tell you, it was wonderful.(我去過地獄又回來了)」,未料今天就傳出噩耗。據日媒報導,中山美穗被發現時是坐在浴缸內前傾,浴缸裡充滿了熱水,懷疑可能是因為入浴時溫度突然變化,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熱休克」,或者是溺水身亡。由於現場沒有遺書等物,也懷疑她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猝死。
閱讀更多
2024-11-05
宋默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恬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恬靜淡泊。古人認為:「恬靜養神,弗役於物。」意思就是說,恬靜可以養神,使人不拘於外物。恬靜講的就是一種「退」的處世態度,萬事不縈於懷,保持這種心境的人,在養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現代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養生」,養生包括養心、養性和養身。但很多人只熱衷於養身之法,認為只要身體養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長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每天養心。有一個朋友的媽媽非常注重養生,每次見到她,她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別人宣講養生的道理,告訴別人每天要吃什麼東西,吃多少、怎樣吃,每天要運動多長時間,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這樣,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聽到這些卻很奇怪,一個人每天從早到晚都為如何給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而忙個不停,害怕自己一頓飯吃得不好就會生病。一邊養生卻一邊為身體而焦慮,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夠長壽。每天都這樣擔心,怎麼能開心?
閱讀更多
2024-10-22
金熹暻
「老處女一詞消失了。」這是我在二○二二年七月瀏覽網路新聞時吸引到我的標題。新聞說以負面方式形容大齡不婚女性的「老處女」一詞在新聞標題中漸漸減少,現已不再使用。
閱讀更多
2024-09-20
郭美懿整理
80多歲的林阿嬤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特別是右膝近期每況愈下,頻繁莫名疼痛與反覆腫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連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起身都痛苦難耐,外出得靠輪椅代步,甚至連獨自步行一小段路都無法完成,因為擔心麻煩家人,林阿嬤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自我封閉讓心情 鬱悶 ,直到半年前置換人工關節後,一切才迎來希望。
閱讀更多
2024-09-19
劉詩瀚
「妳媽媽跌倒了正在醫院,只有爸爸一人在旁邊,可以盡快過來嗎?」小雅(化名)接到電話愣了一下,隨即慌張地收拾包包衝出公司。
閱讀更多
2024-07-23
洛桑加參醫師
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其脆弱性時,洛桑加參醫師的見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刻的視角:生與死之間僅隔一呼一吸。這種看法不僅是一種哲學的省思,也是對於我們如何運用有限時間的一種提醒。他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並提倡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養心靈成長,避免被生活中的瑣碎或消極情緒所困。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義,並充分利用我們的每一次呼吸呢?
閱讀更多
2024-01-26
林靜君談心室
「我媽辛苦操勞一輩子,現在應該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可是她為什麼老是悶悶不樂?」進行諮商時,常聽到當事人滿腹不解又帶著愧疚感,談著對父母老後的憂心。如果與對方關係夠好,我會直接問:「沒有需要勞累的事情,就會快樂嗎?」聽到這樣的反問,多半對方會稍微愣一下,然後露出一抹複雜的笑。
閱讀更多
2024-01-19
松浦彌太郎
首先,我想談談,我告訴自己要嚴守的十個稱為「時常」的習慣。每一個都很簡單。但,如果想維持「時常」這習慣,就必須花些功夫、努力養成。
閱讀更多
1/ 12
第 1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