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飲食中過多的鈉會使血壓飆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表示,許多食物因用含鈉量高的醬料,會害人血壓飆高,除了鹽、醬油外,吃來不鹹的番茄醬等也是鈉含量高的調味料,民眾應用天然辛香料及食材,來取代加工過後的調味料,以確保心血管的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5-17
郭美懿整理
血壓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據國健署統計,國內18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的人高達588萬人,人數隨年齡增加而提高,但20歲以上民眾近3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高血壓通常被視為「沉默的殺手」,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發生,因早期無明顯症狀而不易發覺,病人往往是等到有症狀,或合併其他慢性病就醫後,才發現血壓早已超標,需要吃藥來控制。
閱讀更多
2023-04-0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飲食與癌症發生率密切相關,醫師表示,包括胃癌、大腸癌等6種癌症都是吃出來的;毒物專家表示,日本與韓國因分別愛吃味噌、泡菜而是胃癌大國,研究發現,味噌湯喝越多,胃癌風險越高,因 鹽分 含量高,而高鹽食物會傷害胃黏膜,增加罹癌風險。
閱讀更多
2022-10-31
聯合報 / 記者林琮恩/綜合報導
知名作家、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日前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多年,喜愛美食的他因此必須忌口,連最愛吃的「甘納豆」也忍痛放棄。不過專家解釋,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對種類,黑豆、納豆等豆類食物,其實有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
閱讀更多
2022-10-21
NOW健康
「醫師,快幫我爸爸治療!他的血壓突然飆高,頭昏腦脹、嘔吐、全身無力,站也站不穩。」經檢查發現該名男性的收縮壓已突破180mmHg,必須進行緊急治療,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王火金指出,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施打防止眩暈的藥物,並留院打點滴補充營養劑約2小時後,終於將血壓降到安全範圍。
閱讀更多
2022-08-19
金銀淑、張真起
小孩子皮膚的重點是水分,新生兒體內的水分大約是80%。愈年輕的樹木,水氣會愈多,但隨著年齡上升,便會逐漸減少,那人也是如此,年紀的上升,會讓我們的水分逐漸遞減, 然而若因為這樣,就無條件的攝取大量的水分,身體是無法全部吸收的。
閱讀更多
2022-07-21
健康醫點靈
編按:全台熱到爆,據氣象局網站,今天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40.7℃,其次為花蓮縣卓溪40.3℃,台北市社子則為38.6℃。高溫前10名皆達37.7℃以上,包含花蓮、台北、新北、桃園等地。而這樣的天氣預計會持續到下週一。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1~7/19已有367人次熱到送醫,比去(2021)年同期多出逾100人次。而最常出現中暑的,就是參加馬拉松等戶外運動的民眾,過去曾有一場馬拉松超過10人中暑送醫,甚至還有一名住頂樓的70多歲男性,因為不開窗、不開冷氣,熱到高燒41度意識不清送醫。或許很多人可能認為,熱愛運動或本身是運動員的人,對於保健知識較豐富,但即便如此,有些人對熱傷害的觀念,還是模糊的,影響排汗的順暢與否,是造成熱傷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刊登時間:2015/6/2 更新時間:2022/7/21)
閱讀更多
2022-07-07
郭美懿
今天(7日)是24節氣中的「小暑」,民間自古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亦即小暑過後,天氣將會一天比一天炎熱。事實上入夏氣溫飆高,不少人稍微動一下就滿身大汗,但如果不分四季狂冒汗、甚至嚴重到影響生活,有可能就是「多汗症」!
閱讀更多
2022-06-06
NOW健康
腦中風是與我們生活距離很近的疾病,且好發年齡不斷下降,41歲的藝人納豆、不到40歲的健身網紅「筋肉爸爸」也都因腦血管疾病倒下。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5月舉辦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與民眾分享腦中風的治療與保健。
閱讀更多
3/ 14
第 3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