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3
陳詩婷
腸道不僅是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器官,你可知道人體高達7成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這麼說:「腸胃好,免疫力就好。」
閱讀更多
2019-01-02
吳宏乾
按摩足底可促進免疫系統活化,改善下肢與全身的血液循環並增加淋巴回流,調節內分泌使其平衡,如此各個器官組織能獲得充足的養分,同時改善新陳代謝,清除廢物及減少自由基的堆積,可治療疾病並延緩衰老。
閱讀更多
2018-12-28
黃詩絜
體內若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容易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各種慢性病的風險,而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是體內發炎的一種。建議平時多補充抗發炎飲食,不但有助控制症狀,也有防癌、養生的效果!
閱讀更多
2018-10-08
林芷揚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研究免疫療法的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Tasuku Honjo)獲獎,印證免疫療法的抗癌效果,但台灣目前針對晚期肺癌的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尚無健保給付。
閱讀更多
2018-10-02
幸福熟齡綜合報導
2018諾貝爾醫學獎在台灣時間昨天下午揭曉,由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得獎。兩人發現可藉由抑制免疫系統負調控以抑制癌症,可望活化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細胞,為癌症療法帶來重大突破。
閱讀更多
2018-09-28
食力
補充保健食品不是不好,而是要確保吃進去的東西是否經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簡稱食藥署)的檢驗合格認證、外包裝標示清楚且詳細,且不要誤信坊間傳言或不明人士推薦而購買高價的保健食品。
閱讀更多
2018-09-28
健康醫療網
一名43歲男性,從事業務工作,近來因換了新主管,導致壓力變大,且加班時常感到身體疲憊,某次早晨起床後,左耳突然聽不到聲音。
閱讀更多
2018-08-31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民眾就醫時常分不清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敏與藥物不耐症的差異,以致就診被醫生問起「吃藥是否會過敏」時,常常說不清楚,造成醫病之間產生不少誤會,讓醫生面臨「開藥好困難」的困境。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