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
劉煥彥
《今周刊》今天舉行第五屆「幸福熟齡台日論壇」,在主題為「創新共享、打造樂齡生活」的對談中,從地方首長、醫療體系創辦人到醫院院長都提到,做好老人照護不能只靠政府,宜推動照護產業化,讓商業機制補足政府力有未逮之處,不僅有助打造樂齡台灣,更可以降低年輕人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其次,若商業化的照護服務做得好,也能讓久居國外的長者願意返台定居,在台灣終老。另外,隨著台灣成為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更將步入日本經驗成為超高齡社會,國人可以及早改造家中環境,先一步打造適合老年的生活環境,而不是等到真正變老才動手。
閱讀更多
2021-10-04
樂透人生─吳家揚
Q:52歲老王是位老師,獨生子小王是國立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為了學習投資實務,小王很積極加入學校股友社社團,也常聽投資講座,頗有自己的看法。大二時,兒子向老王要100萬元投入台股,後來覺得台股賺太慢就轉入美股,大三有賺到錢之後,兒子大膽要老王抵押房子貸款讓他去操作,兒子向老爸說,他立志要當「FIRE族」和「專業投資人」。老王面有難色來問我,那是什麼?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1-10-01
林靜君談心室
婷雅最近挺苦惱,最近小兒子一直要求她拿房子去抵押貸款,讓他出國唸電影行銷,但她擔心自己過幾年就要退休,到時萬一負擔不過來,房子一旦淪為法拍,自己將無棲身之所。一邊是親情,一邊是現實考量,婷雅應該去辦理貸款嗎?
閱讀更多
2021-09-30
林依榕整理
你準備什麼時候退休呢?根據調查,國人準備退休年齡越來越早,甚至聽到「退休」兩個字壓力極大,其中越年輕的人越想提早退休,但往往到了中年才發現,財務規劃準備不足,因而延後退休念頭。專家建議,年輕時就應該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理想年紀是30歲左右就要開始,最晚不要超過45歲,否則老大徒傷悲。
閱讀更多
2021-09-29
游祥禾
小孩子不寫功課,誰會倒楣? 當然是小孩,可是父母親看不下去,教了、念了甚至毒打一頓,小孩子還是不寫,很多父母親乾脆幫孩子做完他們的作業。
閱讀更多
2021-09-24
雷納‧齊特曼
1990年代中期,湯瑪斯‧史丹利與威廉‧丹寇(William D. Danko)合著的《下個富翁就是你》(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瞬間爆紅,最大的原因是它揭露的數字很驚人。
閱讀更多
2021-09-17
吳建賢
如果你的職場中有一個「固定亂源」,無論是經常找你麻煩的主管、同事或下屬,還是永遠讓你勞心勞力的重複事件,我不只要恭喜你,還要鼓勵你帶著開放、接納的心情去面對它,因為正是我生命中曾經的「亂源大魔王」,成為在我事業最低潮時,得以喘息並重生的恩典。
閱讀更多
2021-09-17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
台灣大學9/15舉行線上開學典禮,醫學系大三生胡芳瑜是致詞者之一,她打破過往框架,一開口就說自己考上台大並不開心,因為所讀科系只是父母的期望。她分享從憂鬱到與父母和解的過程,祝福所有台大新生找到自己,「讓過去阻礙你的,成為支持你前進的強大力量。」(原文刊載於2021/9/17)
閱讀更多
2021-09-16
蕾咪Rami
來自臺東務農家族的蕾咪,從月薪2、3萬到28歲財富自由,普通家庭出身的她是怎麼辦到的? 她利用下班後將錢投資自己,在短短不到5年內陸續完成研究所學位、跨海鍍金增強實力,成功擠進美商科技公司大門,坐擁百萬年薪,現在月收入六位數,更有多達11種被動收入! 她親身經歷了《富爸爸,窮爸爸》的ESBI過程:員工(Employee)、自僱者(Self-Employed)、企業家(Business Owner),以及投資人(Investor)。本書則是她完整走過這4種身分後,將自己實證有效的理財思維與方法,整理成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功複製的3步驟收入翻倍致富術。
閱讀更多
2021-09-11
林韋伶
儘管距離宜蘭礁溪市區僅約5分鐘的車程,但一轉進民宿「小雨林」的所在地,就彷彿走進時光隧道,回到70年前的農村,除了一片綠意盎然,走在小雨林中還有機會與到處閒晃的雞、羊錯身而過。
閱讀更多
29/ 30
第 2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