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金美敬
編按:本文作者金美敬(김미경)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到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40歲起的人生課》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閱讀更多
2023-10-1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周遭的親朋好友乃至社會文化,都在訴說著一件事:老年孤獨是很可憐,也很可怕的,總是要求我們多去與人交流、多去學習課程,也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心跟壓力。其實,我們的生活品質未必取決於跟多少人有互動,或是學了多少課程,也無關是否兒孫滿堂。熟齡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我與我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我們是否能獨立自主且能調適孤獨。
閱讀更多
2023-10-12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編按: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管理費用低,長期持有,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閱讀更多
2023-10-11
林韋伶
今周刊於週三(10/11)舉行第七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一起參與。台積電在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身體力行、大力鼓勵下,有許多退休後仍熱心於公益與志工活動者,張淑芬曾大力讚賞這些從台積電退休的員工,受過公司長年的訓練,除了在工作上極有效率,在退休後擔任志工時,也能提供不同弱勢族群高品質的陪伴與服務。
閱讀更多
2023-10-11
陳子萱
《今周刊》週三(10/11)舉辦第七屆幸福熟齡論壇,邀請遺產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探討如何從退休理財規劃、預立遺囑,為樂齡族創造人生的幸福下半場。
閱讀更多
2023-10-11
徐采薇
退休,不是結束,而是人生新篇章。前新聞主播葉樹姍,退休後沒閒著,反倒更積極投身公益,用力活出精彩人生的下半場。
閱讀更多
2023-10-06
郭美懿
74歲知名作家劉墉昨(10/5)日驚傳在自家庭院摔倒,雖當下沒有摔傷頭部,但回房後卻突然昏厥、失去意識,醒來後發現滿身滿地都是嘔吐物,一路嘔吐到醫院急診室,所幸就醫檢查後沒有大礙。自稱「工作狂」的他,躺在病床上還把YT節目《劉墉講堂》做好,也不忘向粉絲報告:「老頑童一切OK,除了百病纏身,還是一尾活龍!」
閱讀更多
2023-10-05
比爾‧柏金斯
編按:你是否想過,在你死前沒把錢花光都是浪費?最佳的金錢分配策略是什麼?如何在時間、健康與金錢之間取得平衡?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認為:如果你花了許多時間去賺錢,卻根本來不及在死前享受到那些金錢,那你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因為金錢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更重要的目標是享受生命。但是,很多人卻為了賺錢,犧牲了更重要的目標。比爾.柏金斯提出的「死前財產歸零」(Die with Zero)是指,只要存夠退休的錢,並且要給家人、要捐作慈善的錢都給了,你就應該充分享用金錢、投注更多精神創造難忘的人生經驗──不要在辦公室耗上更多時間,也不要等到年紀太大,什麼都做不了才後悔莫及。
閱讀更多
2023-09-26
姜芳千, John Lee
大部分含著「土湯匙」出生的人都覺得自己很難成為有錢人,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我看過身邊好多含著土湯匙出身的人變成有錢人,反而沒看過一輩子含著金湯匙的人。含金湯匙出身的人習慣花錢、不懂省錢,因此若不是超級大富豪,錢花著花著變得很落魄的情形很多。到頭來,出身是否有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具備讓自己變有錢的習慣。
閱讀更多
2023-09-26
郭美懿
吳奶奶從小覺得媽媽總是偏心,對體弱的妹妹比較好,成長過程常憤憤不平。所以結婚後她帶孩子時,盡可能做到公平,沒想到兒女仍覺得她這個媽媽並不公平,母女關係就像大小仙人掌般,整天刺來刺去的。直到她今年參加了任林教育基金會的「人生自傳書陪伴書寫計畫」,透過書寫,沈澱了過去幾十年的人生,接納了自己,也知道自己為家庭已盡了全力……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