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林靜芸
外子是心臟外科醫師,專長心臟瓣膜修補。開完刀,他習慣留在加護病房照護病人至狀況穩定。因此他下班回家的時間,可能是凌晨,或是數天之後。作為他的太太,我知道手術是救命的事,也許自己也是外科醫師,了解手術難免有風險,每遇丈夫沒有回來的日子,我常忍不住胡思亂想,經常食不知味,睡夢中也擔驚受怕。
閱讀更多
2020-03-23
照護線上
編按: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來勢洶洶,而感染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者很有可能出現肺纖維化後遺症?新冠肺炎多數是輕症,也都能順利恢復健康,但有部分纖維化症狀出現在重症患者身上,台灣首例確診女台商痊癒後,就出現肺纖維化症狀。那麼,肺纖維化究竟是什麼?肺纖維化會對我們生活帶來什麼影響?以下我們就來介紹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特發性肺纖維化。
閱讀更多
2020-03-15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案54至59。
閱讀更多
2020-03-10
NOW健康
在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數大量增長的情況下,目前已經可以看出病患樣貌雛形,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一旦染病,重症風險大幅提高。高齡社會的台灣,必須預先準備可能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特別長照機構匯集眾多年長者,群聚與重病風險都高,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建議,長照機構防疫整備必須與醫療院所相同。
閱讀更多
2020-03-10
吳淡如
一個人除了賺錢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一點,如果只顧賺錢,並賠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香港首富 李嘉誠
閱讀更多
2020-02-29
生活i健康
通常老人、孩童因為免疫力較弱,流感易併發重症,但中壯年卻是免疫力太強,流感併發肺炎,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喪命,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不只流感,曾經對台灣造成重大損失的SARS風暴,也是如此。因此,許多醫師並不鼓勵民眾特別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平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疾病的療癒是透過自身的自癒力,醫生只是從旁協助而已。」培養均衡免疫力的好習慣,激活身體的抗病能力,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閱讀更多
2020-02-25
林芷揚
75歲秦爺爺年輕時經常抽菸喝酒,上了年紀後,因重度逆流性食道炎,固定在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服藥,十多年來狀況相當穩定。沒想到,日前回診時發現食道異常,檢查後確診是早期食道癌。
閱讀更多
2020-02-21
營養師李婉萍
老人和小孩都屬於免疫力較弱的族群,勞累的上班族也是,針對不同族群,營養師提供明確的建議,從生活、飲食習慣著手,以增強自身抵抗力,抵禦外在病毒和細菌的侵襲。
閱讀更多
2020-02-14
Winnie散漫遊
編按:本文作者Winnie 30多歲就退休、開始環遊世界。她和美國籍先生Jeremy本來是科技業上班族,下定決心減少物慾和開銷後,存下超過七成的收入,終於實現提早退休的願望,而他們的故事也多次登上國內外多家媒體。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