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體質受到很多因素的左右,除了與生俱來(遺傳)之外,各種外來環境,包含飲食、睡眠、運動、空氣品質、氣候冷熱、情緒等,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多人拿著坊間的養生帖,直接用來調體質,這種作法未必適合,宜陞中醫診所院長吳宏乾就提醒,每味複方都有對症的目標,必須依照體質來服用,沒有「一帖走天下、人人都有效」的「萬能補品」。
中醫根據「八綱」判別體質
想要知道自己究竟屬於什麼體質?首先就該了解中醫體質診斷的根據,中醫師診斷體質都是從「八綱」而來。所謂的八綱是指:陰、陽、寒、熱、虛、實、表、裡,由此來判斷患者體質類型,其中,陰陽為總綱,再搭配寒虛裡、熱實表各種特徵與狀態,用來說明病症的不同。
八 綱 辨 證
陰:寒、虛、裡
陽:熱、實、表
陰陽:
是人體運作的基礎,體內陰陽平衡、不偏不倚就能健康。基本上,體內的口水、血液、腸液、淚水和組織液等,有滋潤作用的稱為「陰」;而身體的活動,例如:心臟跳動、腸胃蠕動,甚至是能夠起立坐下的肌肉用力,關於能量的運作,就稱之為「陽」。在陰、陽總綱之下,寒、虛、裡被歸屬為陰性;熱、實、表則歸為陽性。
寒熱:
是體質的根本分類,人體可能是純寒、純熱、不寒也不熱的平和體質,或者寒熱交雜不一。寒性體質的身體機能和代謝活動都較衰退,體溫不足、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怕冷;熱性者則顏面潮紅、眼睛充血、身體上火易發炎、喜歡喝冷飲。
虛實:
是身體能量的狀態,譬如,虛性體質容易盜汗、精神不濟、晚上也常流冷汗;實性體質則會便祕、尿量少、體力充沛但無汗。
表裡:
當疾病的徵兆顯現時,醫師會以「表」「裡」來判斷患處在身體的哪個位置,通常急性、發炎、病況較輕者被視為「表」;慢性、發在內臟、較嚴重且需要花時間調理的,會稱為「裡」。
我是什麼體質?
在八綱原則下,中醫再以「虛、實;寒、熱」的對比交互,又可細分為「虛寒、實寒、虛熱、實熱」四類。彭溫雅表示,寒熱只是體質的一個偏向,所以當覺得自己既有「寒」的症狀,也有「熱」的症狀,是很正常的,純寒和純熱反而不健康,但若完全沒有寒熱的症狀,那恭喜了!「這表示你正處於平和體質,是身體良好的狀態。」
彭溫雅提供簡易的體質測驗表,協助讀者了解自己是什麼體質,進而針對體質做冬日的調養,打底工夫做得好,來年春日就能感覺到身體狀況變佳。
5分鐘測驗:你是什麼體質?
冬日食療調理原則
《神農本草經》有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內經.素問》亦說:「寒以熱之,熱以寒之。」這是一般基本用藥規律,表示寒性體質施以熱性藥,反之熱性體質要給涼性藥材。彭溫雅進一步說明,能夠減輕或消除熱性體質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能夠減輕或消除寒性體質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或熱性,如附子、乾薑。
只是醫食同源,任何動、植物食物皆可入藥使用,因而食性與藥性一樣,也有寒涼、溫燥之分。例如豬肉性平偏涼,牛肉則性溫而燥,可以依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食物調理,不管是實寒或虛寒,也不必天天吃熱性食物,日常以平性食材調養,避開太寒的生冷料理即可。
冬日食療調理原則
《神農本草經》有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內經.素問》亦說:「寒以熱之,熱以寒之。」這是一般基本用藥規律,表示寒性體質施以熱性藥,反之熱性體質要給涼性藥材。彭溫雅進一步說明,能夠減輕或消除熱性體質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能夠減輕或消除寒性體質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或熱性,如附子、乾薑。
只是醫食同源,任何動、植物食物皆可入藥使用,因而食性與藥性一樣,也有寒涼、溫燥之分。例如豬肉性平偏涼,牛肉則性溫而燥,可以依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食物調理,不管是實寒或虛寒,也不必天天吃熱性食物,日常以平性食材調養,避開太寒的生冷料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