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學術界以來,我是沒有在管身體痛不痛、累不累的,只要目標在那裡,我就使命必達。
認識到有自己與自己相愛這回事,是從學了正念認知療法才開始的。
做身體掃描時,我覺察原來身體被我操勞很久了,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不痛的。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疼惜自己,傾聽身體要跟我講什麼,有時把自己操得太過分時還會被身體責罵。
記得有次上瑜伽課做雙鴿式時,老師對學員說:「手要盡量往前。你的左胯很痛我知道,它很辛苦,值得給它一個微笑。」於是我就對我的左胯微笑。但你知道它對我說什麼嗎?
它說:「笑屁啊!笑,我就不痛嗎?還不快點把手縮回去!」但也因為我有好好地愛我的身體,所以以前那種舒張壓六十、收縮壓八十,感覺快要死掉的血壓數字,就沒再跑出來嚇人了。
還有一年寒假,我和哥哥跑到印度奧修中心去當翻譯。那時我翻譯了好多催眠、原生家庭探索、家庭排列之類的個案,從那當中,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愛我心裡的小孩。
那個生理已經長大也會賺錢的我,會潛到冰山下找到那個住在我心裡、瑟瑟發抖的小孩,陪伴她、安慰她,跟她說她很安全,跟她說她很棒。久了,那個冰山下的小孩也就浮上來了,現在我們常常會聊天。
就像前陣子我的論文被學術界Benz、BMW 等級的期刊接受了,我就跟我內心的小孩說:「我們怎麼這麼棒啦!我們去吃茹絲葵吧!不用等人揪,我們自己去!」但我內心的小孩很不好意思地說:「不要浪費啦,要去也要帶孩子一起去啊。」
我說:「可是我們這麼努力吔,又不是小孩的努力,他們要吃自己會去吃啦。走啦,我們自己去吃。」就這樣嚕來嚕去,最後我們達成協議,折衷後狂點外送來慶祝。
這樣和自己談戀愛的過程已經好幾年了,所以女兒已經很熟悉我的戀愛小劇場。這天,有學生因為其他課堂要求,要我寫些話給醫療人員打氣,還要站好給他們拍照。我把學生拍的照片給女兒看,說:「妳看,我好棒喔!我寫『有醫護人員的成全,我們才能這麼安全』有押韻吔!」
女兒說:「妳真的超愛妳自己的,一點點事也能自我感覺良好成這樣。妳要不要寫書告訴人家怎麼愛自己啊?」
我說:「好主意吔!說真的,自己跟自己相愛簡單多了。畢竟別人不會知道要說什麼才會讓你覺得被愛,但你知道自己最想聽到什麼,也只有自己知道收到什麼禮物才會開心。所以,還是自己愛自己比較快。」
女兒說:「但要愛自己,不簡單啊!我不覺得每個人都有能力愛自己,那是要修練的。就像我準備高考很累的時候,我絕不會跟自己說『妳已經很棒了』, 我只會說『 加油, 還不夠努力, 應該可以再盡力一點。』」
聽女兒這麼說,我才了解,原來這些年來我能夠與自己相愛,是因為我不是從理性觀點來要求自己,而是真的去傾聽與我相伴五十幾年身心的聲音,不僅給它很多的包容,還會依照實際狀態與需要去調整生活的步調。
以往我們都只在胸前抱著一本「規訓」,少了一本「愛的練習曲」,一切都不是跟著心走,而是依照著別人的期待走,但別人又不是我們,不會真的知道我們的想法與需要,難怪不會覺得被愛、不會覺得快樂。
為愛自己而做事
而我們都可以選擇放下規訓,改抱愛的練習曲,永遠都可以選擇要愛自己更多。
就像前幾天,我除了晚上回家睡覺外,人都在外面,所以房間超亂的。看到今天下午有滿滿的行程,我緊抓上午僅有的幾小時,打算把房間收拾乾淨、把信回完、把學生的論文修改完。我快速收起某位老師送我的繪本,歸檔我昨天拿到的證書,接著開始回覆信件。
但忽然間,我停下來覺察自己的身體問:「我的心情呢?」如果讓我評量此刻的愉悅程度,從一到十會是幾分?喔喔,愉悅程度是零分。那我幹麼這樣折磨自己啊?
明明繪本是個禮物,但在收它的時候我卻沒有感受到愉悅;明明那張證書代表,我學習到新知識可以幫助別人,但歸檔的時候我卻沒有感覺到愉悅;明明聯絡演講事宜,代表著我可以傳遞不用打小孩也有可以和孩子好好相處的方法,是件好事,但是當我急著回覆信件時,我卻沒有感受到任何的愉悅。
所以,我告訴自己:「等一下!」然後問:「為什麼急著把房間收拾乾淨?」「因為我認為房間『應該』要乾乾淨淨的。」;「為什麼房間就『應該』要乾乾淨淨的?」「因為現在不收拾乾淨,等到晚上回家已經很累,看到亂亂的房間,心情會更不好。」;「為何看到亂亂的房間,心情會不好?也有人的房間很亂但心情並不會不好啊!」「因為我受的教育告訴我,房間亂亂的是不對的。」;「但為什麼沒有做到教育教的事就會心情不好?又沒有傷害到誰?」
經過一番覺察才發現,原來當我沒把房間收拾好時,就會覺得自己不乖、不符合社會期待,若不符合社會期待就會招致批評。原來我的內心深處恐懼被社會排斥。
若以恐懼的心與這些禮物、美好事情相遇,實在是太不值得了;若以恐懼來對待自己,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所以後來我決定做幾個呼吸,告訴自己:「我選擇因為愛而去做所有的事情。」
於是,當我坐下來看研究生的論文,我選擇用愛的心情來看。也因此,當我看到學生沒校稿時,我才會耐心地在空白處寫下:「這一頁至少有五個錯字,我先不看了,等你修改完再幫你看。」而不是開頭就罵「你真是個不負責任的人,你以為我是你的校稿員嗎?」用愛來回應,不須貶低他,又可以讓他負起責任。
我喜歡在做一件事情時,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我喜歡覺察自己是因為愛還是因為恐懼而做。因為愛而去做每一件事,能讓我日日如沐春風。
(本文摘自《和自己,相愛不相礙: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愛的正念生活》,三采出版,郭葉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