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一、大家平均希望57.4歲退休,但實際的退休年齡平均是64.8歲。
我認為大家希望的年齡「太不切實際」。很多人都把「年齡」作為退休的目標,但我認為應該要以「財務條件」來規劃才合理。或許你到了希望退休的年齡,但根本沒有可依賴的財務條件,你敢退休嗎?反之,你年紀輕輕就符合這些條件,你什麼時候都可以退休。
調查二、願意為退休人生開始準備的年齡在42.8~45.9歲。
我認為「太晚了」。現在大家都可能很長壽,但能工作的時間因為AI人工智慧的發達卻很可能變很短,說不定你45~50歲就失業了,所以在40歲之後才開始準備,真的很可能完全來不及了。我唯一的建議是年輕人一定「理財要趁早」、中年人「永不嫌遲」,換句話說,就是「事不宜遲,現在就做」。
調查三、退休花費每月33000元。
我認為「太少了」。我和另一位與會嘉賓夏韻芬都認為,退休後應該要比退休前更捨得花錢。以往節衣縮食養育全家是不得已,但退休後如果還過得更清苦,就枉來人世走一遭了。任何退休準備都該為未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做準備。
調查四、需要退休金約為967~1298萬元。
我認為是「差不多的」。或許你認為餘命如果有50年,這一點錢只夠每年花20萬元左右,不就跟我對於調查三的看法有所矛盾嗎?其實不然,如果你透過安全穩當的投資,一年確定有5%報酬率,這個金額是可以讓你安心退休的。
接下來,我則是針對四大調查主題作了些建議。
一、退休金額:沒出國,一年至少需要50萬
在無需再負擔子女教養的前提下,至少需要準備未來每年生活費的22倍。以我和太太為例,在沒有出國旅遊的花費下,一年至少需要50萬元,才能擁有基本的生活水平,所以就需要準備1100萬元。拿1000萬元來投資年報酬率5%的金融商品,就能賺到50萬元的生活費,另外的100萬元則作為生活緊急預備金。
如果每年都想出國玩,當然不止這個金額,如果保險買不夠、房貸尚未付清,甚至還在租房子,都必須要把這些支出估計進去。
二、理財工具:千萬別選定存,會越存越窮
除了生活緊急預備金之外,絕對不該拿去銀行存定存,因為現在定存利率太低了,低到無法對抗通貨膨脹率,存定存只會讓你越存越窮。
找到可以給你「確定收入」的金融商品,例如每年都有穩定配息,股息殖利率又至少能打敗通貨膨脹率,且該公司大到不會倒的股票,許多結合儲蓄或投資的保險或許也有這種功能,但會造成嚴重資金排擠效果,這對退休生活品質是非常不利的。
任何希望透過賺價差來取得「期望收入」的金融商品都不適合,因為退休之後是絕對不可以賠錢的。
三、年報酬率:5%為目標非常合理
承上所述,既然要是「確定收入」,所以對年報酬率的期望當然不可能很高,因為高報酬必然伴隨高風險,反之要追求低風險,只能接受低報酬。
我認為5%為年報酬率目標是非常合理,也一定可以做得到。例如目前台股中,很多金融股和標榜高股息的ETF(指數型基金),都能讓你得到至少5%以上的股息殖利率。
四、金融素養:一知半解不如不要懂
關於這一點,我和許多專家持完全相反的看法。我認為根本不需要太專業的金融素養,因為「無知不可怕,一知半解最可怕」。在退休之後,努力吸收金融知識,多半圖的是多賺一點「期望收入」,但這種一分耕耘,不一定會得到一分收獲,甚至還有可能誤以為自己都懂,其實都只是懂皮毛,這樣風險反而更大。
此時,也不該追求「長期」複利效果,因為此時「開心花錢」要比「努力賺錢」,更重要的,千萬不要落得「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也要記得「花掉的是財產,花不掉的是遺產」。
退休之後,只要做到「不窮」就夠了,再加上「不病」、「不無聊」,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樂活的第三人生。
第三人生任我行專欄作者施昇輝《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