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第1天就學薩克斯風!76歲伯組16人樂團,從河堤吹進國際舞台:演出不為得名,而是陪伴彼此變老

退休第1天就學薩克斯風!76歲伯組16人樂團,從河堤吹進國際舞台:演出不為得名,而是陪伴彼此變老

許多人在退休後選擇投入音樂的懷抱,就此展開全新的人生階段,而臺灣退休族群更掀起一股學習薩克斯風的熱潮;其中有一群退而不休、志同道合的成員,組成天韻志工薩克斯風樂團,以樂聲療癒弱勢與民眾。

這個樂團的核心,正是創辦人李自中,他帶著創作能量、爽朗笑聲,以及開懷的胸襟、服務熱忱,在退休後以薩克斯風學老,並吹響自己的第三人生。

 

臺北市國道一號下的基隆河河堤,因為空曠又可避雨,經常可見一群揹著樂器箱的長輩「群聚」,箱子裡面裝的是薩克斯風,大家從四面八方到此辛勤練習,而這也是李自中的生活日常。

 

2015年,甫退休的他將公司交棒給兒子經營,「那一天,我就跑到Yamaha山葉音樂教室報名薩克斯風課程,太太也開我玩笑說,不要退休後都待在家裡,她一直看到我就會覺得很煩。」

 

眾多樂器中,為何獨鍾薩克斯風?李自中解釋,薩克斯風的音色富有魅力,能夠適應各種風格的音樂,像是爵士、古典,甚至野性搖滾、率性龐克、靈巧的電子音樂等;而且其音域寬廣、曲目多元,深受大眾喜愛。

 

除此之外,薩克斯風相較於其他樂器易於上手,往往練習3個月就能吹奏出美妙的旋律並公開演出,相對學鋼琴10年可能都無法上臺表演,更增強了大家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李自中專精譜曲寫詞,並將族群特色與用語融入其中,其中《部落情歌》《快樂原住民》兩首歌相繼被台視與民視電視劇選為主題曲。

 

組團全靠「天意」,陪伴彼此慢老

 

談到組成「天韻」的契機與因緣,李自中說「一切都是老天爺的成全」。當時他學習薩克斯風已半年多,得知該領域有個厲害的業餘演奏家林凡人,「無論你在Youtube怎麼用關鍵字搜尋薩克斯風,都會看到他的影片,他的頻道幾乎是一天更新一部,然後我也會去現場欣賞他的演出,真的很精采。」

 

久而久之,兩人透過音樂交流而熟識,有次林凡人不克出席演出,一通電話就找到李自中代班,「我馬上答應,因為這是難得的機會,天韻就是當下靈光乍現命名的;電話掛上,太太就在旁邊念我說,現在整團才你一個人,還敢答應人家!」

 

李自中決定到基隆河河堤招兵買馬,成功邀請到7〜8位同好一起到桃園啟智教養院公益演奏;天韻也就在2015年順勢成立,並成功完成第一場公演。

 

天韻逐步展開各地的公益演出、街頭表演,所有團員玩得不亦樂乎。李自中笑著說:「我們的訴求不是得名,而是大家一起陪伴,慢慢變老。」

 

如今,天韻有16名團員,每個團員都考取了街頭藝人證照,固定於南港忠孝醫院及內湖三軍總醫院義演,也會不定期到養老院、教養院、漸凍人協會等地關懷弱勢,希望藉著薩克斯風的獨特旋律,將溫暖傳遞到臺灣每一個角落。

 

做出口碑展創意,車站巡演開先河

 

李自中擔任團長期間,不停思考如何呈現天韻的亮點,畢竟到處都有薩克斯風樂團演奏,如何讓同一件事做出口碑、與眾不同?他便思考要把表演場所移到「火車站」。

 

李自中解釋說這個空間具備了兩個優勢,第一個是火車站永遠不缺聽眾,而這些人潮又可以區分成兩種,一類是屬於歸人,另一類則是過路客,他們都需要音樂的療癒去放鬆心情,「看見大家聽到音樂時的笑容,就是最滿足的事了!」

 

如今在火車站常見薩克斯風樂團演奏,但天韻有個難以超越的紀錄,那就是曾在臺北車站表演過,「這是我挑戰很久才成功的!」李自中說,儘管曾在全臺多個大站巡迴演出,但就是獨缺臺北車站,於是他不斷發函、去電站方提出申請,卻受限於場地與規模,屢屢被婉拒。

 

李自中鍥而不捨的想盡多方管道與辦法,最後總算成功,笑言:「可能站長被我的誠意感動了,2019年鐵路局舉行慶祝臺灣鐵路132周年大會,他就發公文邀請我們去演出,我們是被邀請去表演的!」

 

 

勇敢築夢不嫌晚,下半場人生創造不凡

 

完成臺北車站演出夢想時,李自中已近70歲,接下來馬不停蹄把目標放到桃園機場,當計畫再次落實,他又帶領團員遠赴越南演出。「未來更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與天韻一起到澳門或中國演出,甚至去到更輝煌、更神聖的殿堂展演!」

 

如今的李自中已76歲,回看過去10年精采——學薩克斯風演奏、成立樂團、將團長位置交棒和傳承、與公部門打交道、寫計畫、學習跨領域及跨世代合作…從前沒時間學到的,趁現在盡情學、欲罷不能地學。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有句話說:「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而是因為停止玩樂才會變老!」或許可以換個說法套用在李自中身上,「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學習,而是因為停止學習才會變老!」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經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授權節錄,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