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資深人員也擁有使用AI的獨特優勢,因為他們在職涯與人生中累積了大量的知識與經驗,能夠在與AI互動時問出更有深度的問題,並做出更有智慧的判斷。
因此我非常鼓勵資深專業人員,尤其是在職場有專業及社會歷練的人士,無論退不退休,更應該好好運用AI來發展第二曲線,或是增加生活效率。
我認為資深人員的優勢如下:
1.AI的價值並不是取代人,而是透過對話、生成、分析來協助人思考。
對於一位資深專業人士而言,最大的優勢在於 「會問問題」。
2.懂得脈絡:多年工作與人生經驗,讓資深人員熟知行業背景與文化脈絡,能比年輕人更快切入重點,避免AI給出過於表面的答案,他們能把AI的回應放進自身經驗的架構中,形成更有脈絡的策略或文章。
3.判斷真偽:資訊爆炸的時代,假新聞、片面資料隨處可見。資深人員能運用過往的經歷,快速辨識哪些資訊合理、哪些需要存疑。
4.深化應用:很多資深人員涉獵過不同角色與領域,AI生成的知識在他們手中更容易被靈活運用,形成跨界的洞見。
換句話說,AI是一面鏡子,資深人員知識越多,AI就能被引導得越精準。年輕人可能操作流暢,但資深人員能把AI變成真正的「智慧顧問」。
資深人員經驗結合AI,產生更大的價值。
因此,AI不是專屬年輕人的玩具,而是能讓資深人員發揮「第二曲線」價值的利器。
.jpg)
許多年長者對AI感到陌生,甚至害怕
其實,學會使用AI並不需要一次到位,可以循序漸進。
譬如說從生活開始,先嘗試用AI解決日常小問題,例如:請AI規劃旅遊行程、提供食譜、或協助撰寫簡短文章。這能降低心理障礙,建立信心。
把AI當助理,逐步延伸到工作或專業,讓AI幫忙整理資料、生成簡報、甚至模擬不同觀點的辯論。
習慣把AI視為一位隨時待命的助理,而非威脅。
練習問好問題,使用AI的關鍵在於提問
與其問「請幫我寫一份報告」,不如說「以台灣中小企業的案例,幫我分析品牌轉型的3個關鍵挑戰」。
問題越具體,答案越有價值。
當然AI的答案不一定正確,要養成比對與修正的習慣。
這時資深的判斷力就是最佳保護網。
AI是一股浪潮,無論接受與否,它都已經進入我們的日常。
若仍覺得技術門檻高,可以與子女或年輕同事搭配,他們負責操作,我們負責引導問題,這會是一場跨世代的合作。
很多人擔心:「我都60歲了,還來學AI?」
但別忘了,當年你第一天接觸智慧型手機,不也以為自己學不會?
結果現在,你可能比孫子還會用LINE傳貼圖。
AI也是一樣,起步慢沒關係,不要排斥,重點是要懂得在日常生活運用AI,讓它成為我們得利的助手。
記住,年輕人靠速度,我們靠深度。
AI不是要淘汰誰,而是給每個人一個機會,重新發揮自己最獨特的價值。
AI就像一匹快馬,年輕人騎得快,但資深人員懂得挑路。
兩者相比,誰能走得更遠?
我想答案已經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