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華人健康網
爽脆的核桃不只是零嘴,正確攝取更是有利維持人體血管健康的大功臣!核桃相較於其他堅果,不僅優質Omega-3的「α-亞麻酸」的含量豐富,近期研究更發現,適度以核桃做為人體油脂獲取來源,更有恢復血管彈性、降低血管年齡指標,改善動脈硬化的好處!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6日
麥迪納
研究者很早就知道,退休的人在健康上比同年紀但還未退休的人差,他們得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高了百分之四十,血壓、膽固醇和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都升至不健康的高度。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0日
國健署
9月為國際失智症月,國際失智症協會連結全世界71個國家的失智症協會及失智症患者、家屬共同響應失智症宣導活動。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全球失智症人口為4,680萬人,到了2025年預估人數將高達1億3,150萬人。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07日
林芷揚
61歲的許炳財是馬來西亞人,從事賣鞋生意,去年開始記憶力衰退,經常忘了東西放在哪裡,甚至開車還掉進水溝,家人原以為他是失智,在馬來西亞看了老人科,醫生表示檢查後沒有問題。 接著,他再轉到神經內科,沒想到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中竟然有一顆3公分腦瘤(腦膜瘤),這才是引起他記憶力衰退的因素。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8日
林芷揚
隨著人口老化,疾病照護問題也日益擴大;其中,失智症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都是極沉重的負擔,有效預防、早期診斷都是延緩失智症的好方法!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16日
國健署
聽說人過中年,記憶力漸漸不佳,可能就是得了失智症,是真的嗎?國健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以下十大警訊中的症狀,如記憶力減弱、判斷力欠佳、情緒不穩等等症狀時,就應速速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15日
國健署
依據衛生福利部委託調查結果,國內65歲以上長者輕度以上失智症患者盛行率約為5%,亦即每20個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人有輕度以上失智。如何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呢?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15日
林芷揚
近年來失智症在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民眾發現自己的專注力、記憶力下降時,也常常擔心大腦是否已經退化、罹患了失智症。事實上,許多人不是真的失智,而是「假性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12日
林芷揚
93歲王爺爺罹患失智症10多年,已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終日臥床,不太認得人,對話混亂,生活起居皆需外籍看護24小時照顧。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08日
羅布列
如果你在接收訊息時缺乏注意力,代表你對想要記住的內容沒有形成清楚的認識。然而發展這種清楚的認識非常重要,日後你才能回想起來,否則回想的時候會變得像霧裡看花一樣,細節模糊不清。如果你經常失去焦點和注意力,首先你需要的是克服這些問題,記憶力才會改善。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05日
林芷揚
若家人長期出現忘東忘西、同一件事情不停重複詢問、不斷提到以前的人事物,應懷疑失智的可能。失智症的症狀相當多元,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妄想、情緒躁動、個性突然改變、空間感喪失等,也是常見的失智症狀。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02日
郭大維中醫師
身為中醫師,必須維護大家的健康,所以保持一整天的元氣和體力是一定要的,早餐更不能馬馬虎虎,出門上班前常陪小孩玩到不知影人的我,都會沖泡一杯快速又營養的養腎健腦飲來當早餐,這杯飲品我也稱之為郭醫師的黑五類腦粉,用來開啟活力的一天!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27日
揚生慈善基金會
每3秒鐘就增加一位新的失智症患者,全球現在已超過5千萬人罹患失智症,推估2050年時將達1.32億人。失智症可謂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截至今日,醫學上仍沒有治癒的妙方。因此,全民都需瞭解---如何預防失智症上身。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25日
林芷揚
全球每3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目前則有超過28萬的失智者,但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仍然不足,許多失智者也因此受到不友善的對待。每年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今年即以「Let's Talk About Dementia」(讓我們談談失智症)為主題,希望喚起民眾對失智症議題的重視。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09日
華人健康網
出門忘記回家的路、說話邏輯不連貫、堅稱看到不存在的人事物…失智症是現代人最害怕的疾病,而阿茲海默症又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別擔心!只要生活中做對2件事,就能幫助降低失智症的風險。記得將訊息分享給長輩和朋友,大家一起保護大腦、增強記憶力!
閱讀更多
2019年08月23日
林芷揚
目前,台灣每7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而在這些老人當中,每12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比率高達8.3%。在人口急速老化的現在,如何有效抗老成為大眾關心的熱門話題。
閱讀更多
2019年08月02日
黃慧玫
過去,大家都覺得老了就會腦子不靈光、記憶力衰退,事實上,最新研究證實,腦神經細胞可以持續再生,記憶力好壞無關年紀,大大顛覆過往印象。
閱讀更多
2019年08月02日
陳婉箐
腸道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吃下不對的食物,不只腸道有狀況,也會藉由神經,引發大腦一系列發炎反應,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
閱讀更多
2019年07月31日
udn聯合新聞網
食物對大腦有強大影響,尤其當我們漸漸老化時。專家強調,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某些食物可能有助維持精神敏銳度,並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閱讀更多
2019年06月27日
郭依瑄
家中有失智症長輩只能自己照顧嗎?台中有位輕度失智的潘奶奶,感冒後身體虛弱、多次跌倒、生理作息全亂;另一位中度失智的張奶奶有重聽、情緒焦躁、說話反覆等問題,但她們都在日照中心找回笑容。提醒民眾,善用各縣市日照中心資源,對長輩和照顧者都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19年06月26日
愛長照
「失智不等於失去智慧」,漸漸喪失短期記憶的長者們,過去的長期記憶卻還封存在他們的腦海裡,於是在失智症長者的非藥物療法中,「懷舊療法」一直是許多研究專家和照護者推行的療法之一;試著讓長者從過去熟悉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安全感,進而降低遊走、妄想、行為障礙等等,甚至還有可能,延緩腦部功能的退化。
閱讀更多
2019年06月25日
林志豪醫師
世界衛生組織在之前公布了預防失智的生活新指南,當時我看到這麼重要的資訊,就決定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閱讀更多
2019年06月21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我曾有一位當事人王奶奶(化名),由兒子陪同來找我協助。兒子告訴我,王奶奶患有輕微失智症,和以前相比情緒變得比較暴躁,常常懷疑自己東西不見,是被誰偷走了?但日常生活還可以自理。
閱讀更多
2019年06月13日
Hello醫師
地瓜在我們的生活中超常見,不論是在便利商店、超商、菜市場,還是餐廳的菜單裡,都能見到它。很多人喜歡吃,也知道地瓜既美味、營養價值又高。而且地瓜容易栽種,還能抗蟲害,是個不可多得的超級好食物。這就來瞧瞧地瓜的神奇功效吧!
閱讀更多
2019年05月28日
HEHO健康網
60歲以後,人類的大腦總容量每年下降約0.2%。過去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定期參加體育運動,可以預防認知能力下降;常參與體育活動的老人,代謝和血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都普遍更低,甚至,也減緩了大腦的衰退速度、預防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19年05月28日
HEHO健康網
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屬於生物類黃酮的一種。它也是科學界發現的防病、維護健康最直接、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因為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約為維他命E的50倍,對抑制神經發炎、細胞凋亡都很有幫助!以下就來介紹花青素的6種好處給你。
閱讀更多
2019年05月20日
錢政弘醫師
大家普遍有一個認知是,不常動動腦的人,年紀大的時候比較容易失智。不過話說回來,像美國的前總統雷根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他們晚年都罹患失智症,讓人懷疑會不會用腦過度也不好。
閱讀更多
2019年05月02日
林靜芸醫師
我的成長年代不時興公開場合的肢體接觸,1982年去紐約進修,對於美國人動不動就要擁抱,甚至親吻臉頰的禮俗常覺尷尬。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27日
林芷揚
鑫爺爺和鑫奶奶兩人原都是國中老師,夫妻倆退休後生活愜意,鑫爺爺常帶著鑫奶奶到處旅行,也會在家說笑話,逗太太開心。但這兩年,84歲的鑫爺爺罹患失智症,認知能力退步很多,變得話少、冷淡,作息也日夜顛倒,令鑫奶奶不知如何是好。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25日
食力
近年來素食風潮越來越盛行,有些人認為吃素可以健康養生,但事實真是如此嗎?2019年3月登載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中,由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等多處機構所進行的研究反而提出,肉類攝取不足可能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19日
曾野綾子
單獨生活的老人增加了。根據二○一○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記載,六十五歲以上一個人生活的老人顯著增加。一九八○年,男性約十九萬人、女性約六十九萬人,但二○○五年,男性高達約一百○五萬人、女性約二百八十一萬人。聽說今後單獨生活的老人會持續增加,主因是未婚比例和離婚比例上升、即使配偶死後,也沒有搬去與孩子同住的人增加等。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16日
伊甸園月刊
今年70歲的白婉芝,是位退休教師,與90歲的失智母親同住。約莫一年前,她被確診為失智症的那天起,她決定勇敢地面對,不喊苦不喊累,努力延緩退化,用樂觀迎擊人生的種種苦難,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心愛的媽媽。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15日
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門診有非常多的慢性疾病如中風、三高、失智、巴金森症、頭痛、頭暈、神經痛、全身痠痛、疲倦無力以及失眠等等,治療要達到效果除了藥物,更重要的是配合適當的生活習慣調整,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適當的運動。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15日
林志豪醫師
許多失智症患者的家庭因為擔心患者外出容易走失,除了醫院以外幾乎不帶患者外出,甚至禁止患者外出,造成身體活動受限制、肌力的流失、缺少自主性與社交活動,每天關在家裡和照顧者相處,長久下來雙方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也會造成失智症患整加速衰弱。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11日
楊雅馨
只要動動手,就可以訓練大腦的反應,這是真的嗎?日本作家堤喜久雄、堤芳郎在《神奇的健腦指操》書裡,曾提及手指與大腦的關聯性,只需給手指適當刺激,就可以提高人體各部位的使用率,也包括了大腦。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11日
林志豪醫師
醫學上疾病名稱很多是由外語音譯過來,常常會讓一般民眾分不清楚。門診中常遇到的就是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搞混,也因此偶而會造成患者因不了解而沒辦法遵循醫囑治療。
閱讀更多
2019年03月14日
udn聯合新聞網
結縭54年不離不棄!高雄市阿蓮區78歲蔡魯照顧失智妻子10年,天天牽著老婆的手出門買菜、散步,害怕放手就走丟,卻被不知情鄉親誤解這把年紀還在曬恩愛。去年起妻子病情惡化,蔡魯天天用手機替愛妻拍照存檔,上月妻子走失時派上用場,夫妻「老老照護」的感人情境曝光。
閱讀更多
2019年03月05日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季刊
享受日光浴的玉米粒,因陽光的照射而顯得十分耀眼,然而在旁撥動的老夫婦,他們鶼鰈情深的故事,一顆顆閃爍發亮的玉米恐怕都要相形失色!
閱讀更多
2019年01月10日
愛長照
老人在工作上展開「第二春」,可補足經濟收入之際,常與外界互動,也能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當生命充滿活力,病痛自然也降低,同時也能減少醫療與照顧資源,樂在工作,當個開心好命的老人。
閱讀更多
2019年01月09日
林芷揚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是高齡社會的挑戰,陽明大學攜手國內電玩遊戲軟體業者投入「遊戲防老」的醫學研究等。74歲的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率先當起白老鼠,結果發現,曾經中風的他,大腦生理年齡只有60歲,記憶力也在中上水準!
閱讀更多
2018年12月28日
華人健康網
肥胖不只會影響身型,更可能是增加失智症發生風險的潛在元凶之一!專家提醒研究發現,肥胖與皮下脂肪本身就是造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潛在風險因子。因此,想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學會從日常飲食中適量控制脂肪的攝取量,維持自身體態健康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018年12月25日
NOW健康
許多人以為照顧失智患與照顧失能者差不多,但專家提醒,失智症患者症狀不光只是記憶方面衰退,還常合併腦部的認知及行為障礙。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