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2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一紙「預立醫囑」,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閱讀更多
2016-06-02
撰文/陳玉華、研究員/楊明方
人生,終有一死,但我們一輩子在逃避這個結局。在科技發達下,越來越多人在醫療現場被延命加工,一息尚存,卻毫無尊嚴。年初,亞洲第一部善終法案《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開啟「自己善終,自己來」的新紀元。死亡,不再是禁忌與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清楚交代,告別摯愛。人生最後一哩,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閱讀更多
2016-02-25
林思宇
天氣冷導致血管收縮,血液無法順暢流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易膨脹。別小看類風溼性關節炎,它對健康的危害超乎想像,一旦被它纏上身,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
閱讀更多
2016-02-04
口述/羅祥安、吳春蘭,整理/林麗娟
「我再過幾年就會退休了,但我們一家三口都會繼續騎自行車環島,當自行車運動的傳教士,把我們的幸福時刻,推動為大家的幸福時刻。」巨大集團執行長羅祥安說。他們夫妻倆首次應邀對談幸福之道,以下為對談內容:
閱讀更多
2015-06-18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閱讀更多
2015-06-18
張佳婷
兩年前,現任總統府資政陳冲因為健康問題,辭去了閣揆的大位;兩年後的今天,他看起來氣色很好,健檢數字也逐漸到位。他用什麼方法恢復健康,讓六十六歲的身體回春呢?
閱讀更多
2015-06-18
孫蓉萍
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雖然還在壯年,因為深知年輕時期保持體能,才能健康進入老年期,因此注意「三高」數字,並且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以達到逆齡目標。
閱讀更多
2015-05-07
林宏達
國際科學界正在研究,為何全球過敏人口不斷上升,基改食品、生化食品添加劑,都是嫌疑犯,要避開食安風暴,有以下十一種特徵的食物,最好少吃。
閱讀更多
2015-05-07
吳沛璇
支持者,說它是拯救人類糧食短缺的希望;反對者,說它是大企業為了衝高獲利的謊言。以下最關鍵的六大基改問題,本刊採訪正反意見,呈現雙方觀點。
閱讀更多
2015-05-07
林宏達,研究員/吳沛璇
這顆黃豆,它的父母,是國際基改公司,它的親戚,是你從未見過的細菌,它不怕害蟲,甚至不怕農藥,像是黃豆中的「鋼鐵人」,它就是基因改造黃豆;去年,台灣進口243萬噸,99%,它都進了你的肚子,它的基因,會提高你過敏的風險,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它在作怪?醫師認為,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下基改食品,會間接提高致癌風險,基改黃豆也是台灣和美國,政治博弈的籌碼,在政治舞台上,推過來,推過去,卻沒人能對你保證,吃下基改黃豆,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閱讀更多
2/ 3
第 2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