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照護線上
糖尿病足潰瘍治療對於經濟負擔極大,若患者未能及早發現、儘速治療將一步步走向截肢的結局。「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閱讀更多
2024-04-26
NOW健康
隨著愛美需求和口腔健康意識提升,現在成人矯正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碧礽牙醫診所院長吳碧礽指出,在少子化因素下兒童矯正變少,加上隱形牙套已相當普遍,與傳統大鋼牙相比,矯正過程低調不易被察覺,因此不少人更願意投資在牙齒的功能與美觀。
閱讀更多
2024-04-15
癌症希望基金會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其中約15-20%屬於HER2陽性。HER2陽性兇如猛獸,若早期乳癌病人遇上,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約可減少30%以上的死亡率。但仍有病人因為負擔不起昂貴的標靶藥物,只能忍痛放棄治療。幸好,健保擴大給付早期HER2陽性且淋巴結未轉移乳癌病人使用「生物相似藥」,讓她們有了不一樣的命運。
閱讀更多
2024-04-08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4月3日早上7點58分發生有感地震,地震發生的當下,「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民眾應就近趴下並尋找掩護,儘量避免在住家磚牆旁,因磚牆容易因地震搖晃爆裂倒塌,更重要的是,地震過後也應積極檢查自家房子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24-04-07
郭美懿整理
洗頭是日常生活最普通不過的事,但你可知道多久洗一次頭髮才最健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發文分享國外大型研究,分析不同洗髮頻率對頭皮健康的影響,研究顯示一周洗髮5~6次的人髮質最好、頭皮狀況佳,反倒是一周清洗7次以上屬「過度洗髮」,易刺激頭皮過度乾燥、發紅、發炎。
閱讀更多
2024-04-03
照護線上
「一位30多歲的女性患者,在幾年前懷孕的過程中發現有糖尿病,血糖都超標。患者在產後持續接受治療,但是因為生活忙碌,血糖控制並不理想。」雙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舜程醫師指出,「最近兩年,患者發現腳上的小傷口癒合速度比較慢。有一天,患者的右腳發紅、浮腫,連鞋子都穿不下,而且有畏寒發燒,而被送到急診室。」
閱讀更多
2024-03-31
中時新聞網 記者郭宜欣
北市三兄弟爭產,由於母親生前預立遺囑,不准大兒子繼承逾4123萬現金及一棟價值近2千萬的房產,加上兩位弟弟提出證據,證明哥哥不聞不問7年,就連告別式也沒來參加,最終法官判決繼承權不存在,後續爭取特留分也敗訴。
閱讀更多
2024-03-22
照護線上
「糖尿病足潰瘍對患者而言是很大的困擾,但是很多患者會因為擔心需要手術,而不敢就醫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方前量醫師指出,「其實,沒有及時就醫治療,糖尿病足傷口往往會潰爛、感染,拖得越久、截肢的風險越高!」
閱讀更多
2024-03-13
郭美懿
「卵巢癌」死亡率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7位,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9.9%,也是十大癌症之最。由於卵巢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較難早期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堪稱三大婦科癌症中最難治的癌症。49歲的卵巢癌患者家芸化病苦為力量,認真蒐集資料,寫成一篇「健檢提升卵巢癌期發現」報告,寄發至全台一千多家大型公司,呼籲企業在女性員工的健檢中加入陰道或骨盆腔超音波、抽血檢驗CA-125,為更多女性爭取即早發現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