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小田真規子, 谷綾子
回過神來,時間已經來到下午2點,完全錯過吃午餐的時機了。但如果不吃,可能會懶洋洋地度過一整天。
閱讀更多
2022-08-21
台大內科醫師 邱瀚模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已改名為余泳澐)2014年罹患直腸癌3期,至今挺過近70次化療,不過病情每況愈下,2022年8月離世,享年39歲。從直腸癌復發到轉移淋巴,歷經手術和70次化療,肺部只剩一個葉片,39歲余苑綺抗癌過程非常辛苦,回看她的飲食習慣,她愛吃蔬果、不菸不酒,還喜歡運動,堪稱健康楷模,為何年紀輕輕就罹癌?(原文刊載於2019/10/23,更新時間為2022/8/21)
閱讀更多
2022-08-19
江坤俊
癌症患者不用灰心,癌細胞雖然很難殺死,但它想要亂跑也不是這麼容易,只要你自己夠努力、身體夠好,它就會乖乖地和你和平相處。
閱讀更多
2022-07-04
華人健康網
編按:2009年參加《超級偶像》歌唱節目獲得冠軍的朱俐靜,週一(7/4)驚傳她在週日(7/3)離世,享年40歲。去年一月她在發片記者會坦承罹患乳癌,她當時透露持續靠藥物治療,狀態「比前一陣子還要好」,不料仍難敵病魔摧折。朱俐靜臉書上也發出家人的聲明,表示感謝各方的關心~總是開懷大笑,用音樂帶給大家滿滿正能量的朱俐靜 MIU,已經在7月3日平靜地離開了我們。對於工作,對於生活,她始終非常努力,她的離開,家人們都還在悲傷的情緒中,也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懇求媒體記者能給家人們再多一點空間和時間。知道大家一定有很多話想跟MIU說,我們會再公佈追思會的詳細資訊,懇請大家體諒!---------------事實上,國內研究發現,女性乳癌人口自40歲開始快速激增!而1981年出生的朱俐靜則是剛好40歲。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定期做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外,若發現自己符合以下5個指標,代表可能是乳癌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原文刊載於2018/4/23,更新時間為2022/7/4)
閱讀更多
2022-05-25
NOW健康
新冠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至今仍見不到曙光,每日的確診人數越來越高,到底有沒有營養素能夠提高免疫力,降低染上新冠肺炎的機率?就算不幸染上了,怎麼做可以降低嚴重度?在眾多營養素當中,許多專家認為維生素 D(Vitamin D)最有潛力。
閱讀更多
2022-04-06
郭美懿
近日疫情多點爆發,6日新增28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估疫情可能還要半個月才會到達高峰,更有醫師預估Omicron恐燒3個月。社區感染風險增加,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並施打疫苗,也可以依循六大營養指南讓免疫功能正常發揮,從飲食方面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2-02-23
楊雅馨
現代人崇尚健康飲食,為了維持體態,料理時多以水煮、盡量不放油,導致食慾驟降。事實上,身體要健康,依據烹調方式挑選食用油,才是重要關鍵。
閱讀更多
2021-09-24
照護線上
50多歲的趙先生因為解尿不順至泌尿科就診,原本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引起的症狀,沒想到抽血檢查後,竟顯示攝護腺PSA指數(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高達1000 ng/ml!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冠亨醫師指出:「攝護腺PSA指數一般會小於4 ng/ml,超過1000 ng/ml是相當異常的狀況。因此,當下馬上為他安排檢查,爾後確診攝護腺癌,甚至已有多處骨轉移!患者才發現原來日常的腰痠背痛、肩膀痠痛,並非工作導致,全都是攝護腺癌作祟!」
閱讀更多
2021-03-23
李易紓
進入中年後,月經量出現不規則或減少至沒有,就是步入更年期的徵兆,此時期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逐漸減少,可能引起許多的不適,統稱為「更年期症狀」,高醫營養部營養師許玉恒說,面對這些不舒服,可以運用飲食來調整減緩因荷爾蒙減少所造成的身體變化。
閱讀更多
2021-03-08
劉燦宏、黃惠如、黃惠宇、李杰
暢銷書《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在新書《慢養功能肌力》中破除多數人一直以來對肌肉的迷思,告訴大家練肌肉不是為了外型看起來有線條而已,而是關係到生命長短,更關係到生命品質,並提供建立肌肉的運動、營養實際建議,幫助大家擊退肌少,強筋骨,少痠痛,慢老有活力。
閱讀更多
4/ 13
第 4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