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理白小姐(梁靖悦)
如果你剛畢業,即將邁入社會成為新鮮人,這本書或許可以快速讓你變成理財小資;如果你自認為是理財小白,這本書可能也會幫你找到如何成為理財小資的答案;如果你毫無頭緒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書中會提供立刻可以執行的理財心法和工具。我並非少年股神,也不是優秀的企業家,只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師。在畢業不到三年後的24 歲,我是如何成功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100 萬元呢?
閱讀更多
2024-05-14
郭美懿
俗話說「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有醫師提醒,5、6月氣溫變化劇烈,民眾除了注意冷熱變化,也應提防血壓升高,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腦動脈瘤破裂的可能。由於腦動脈瘤在未破裂時幾乎沒有症狀,一旦出現頭痛、神經麻痺、視野缺損、反應遲鈍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以防破裂導致腦中風、甚至死亡。
閱讀更多
2024-05-13
郭美懿整理
尿液的外觀反映了部份的身體狀況,尿液中出現泡泡或顏色異常等情況,可能隱含潛在的身體問題。成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凌采絜提醒,尿中出現泡泡,尤其多層、久置不會消失、細緻的小泡泡,通常由尿蛋白造成;長期恐致腎臟受損、腎功能下降甚至洗腎。而當尿液顏色轉變為紅色、橘色、棕色,甚至如可樂般的暗黑色,可能是血尿、橫紋肌溶解症、溶血、黃疸,不可不慎。
閱讀更多
2024-05-13
呂苡榕(鏡文學授權提供)
貧窮不只是街友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們每個人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透過最真實的人生,反思社會福利制度的缺漏之處。
閱讀更多
2024-05-10
邱瀚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
欣逢台灣第一位具有醫師背景的總統——賴清德先生當選,醫界對於『健康台灣』充滿了期待。願,新團隊在面對未來醫療的挑戰時,科學治國將是彼此的共同語言。
閱讀更多
2024-04-22
林暐鈞
眾所周知用塑膠袋裝熱食可能導致塑化劑等溶出,但近來網路廣傳一則中國影片「塑料袋千萬不要放冰箱」,表示塑膠袋放置冰箱會脆化,導致塑料毒素會滲透到食物當中。另外,若是用有顏色的塑膠袋包裝,存放過久也可能使塑膠袋的著色劑黏著在食物上,引起國人不小恐慌:難道用塑膠袋包存食物冷藏也有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4-12
NOW健康
健保署於22日公布今年藥價調整結果,將在4月起實施。健保署今年調整藥價,在1萬4000多種健保藥物中,共有4551項遭調降、僅17項升高,進一步分發現,藥價被砍最多的前3類藥物為心臟血管、神經系統、全身性抗感染劑用藥,新藥價於4月1日正式上路。
閱讀更多
2024-04-08
郭美懿
台灣小吃眾多,走一趟老街、逛一次夜市,就能橫掃各式各樣的庶民美食。不過這些「小吃」份量雖小,卻暗藏高熱量、高鹽糖、高澱粉、高油脂陷阱,不但可能造成肥胖、養出脂肪肝,也可能使血糖急遽波動,進而引發糖尿病、甚至影響腎功能。
閱讀更多
2024-04-03
郭美懿整理
今日(4/3)早晨7點58分,臺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近海,深度僅15.5公里,為極淺層地震。403地震震撼全台,隨後發生數十起餘震,讓不少人勾起25年前921大地震的集體恐懼。心理師提醒,災難、 危機 事件的發生常會引發焦慮症狀,正常約在3天內會逐漸緩解,也可利用「安、靜、能、繫、望」5字訣來加速安定身心,但若持續感覺焦躁、易怒、難以入眠,可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閱讀更多
2024-04-03
照護線上
「一位30多歲的女性患者,在幾年前懷孕的過程中發現有糖尿病,血糖都超標。患者在產後持續接受治療,但是因為生活忙碌,血糖控制並不理想。」雙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舜程醫師指出,「最近兩年,患者發現腳上的小傷口癒合速度比較慢。有一天,患者的右腳發紅、浮腫,連鞋子都穿不下,而且有畏寒發燒,而被送到急診室。」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