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梁任瑋
說到南港最大地主,不得不提及在地二百多年、高達二萬名子孫的闕氏大家族,南港闕家不僅牢牢守住土地,並透過投資房地產,讓資產增值。
閱讀更多
2020-06-03
黃冠誠
處世中待人接物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放下是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妄想和執著,這是從根本放下。
閱讀更多
2019-12-28
郭美懿
臺大醫學院內科 名譽 教授張天鈞是國內知名的甲狀腺、內分泌權威,不但門診一號難求,更曾名列全台掛號人數前6多的醫師。70歲的他早在2015年就退休,但忙碌工作依舊,直到2018年底骨折開刀,才終於讓他的腳步慢下來。如今他減少看診,多留時間給自己與家人:看電影、出遊、作畫、寫文章…,生活豐富精彩,如同他油畫作品中溫暖而繽紛的色彩,人生從70歲開始煥發新生。
閱讀更多
2019-12-16
邱玉珍, 張雅雯
投入不孕症領域超過三十年,曾啟瑞參與台灣第一例試管嬰兒,又曾帶領北醫團隊每年產出三千個試管嬰兒,除了產能驚人,他也投入許多心力做研發。雖然忙碌,但他自豪自己已六十五歲(編按:本文摘於2019年,曾醫師為68歲)但健檢報告都沒有紅字,歸功於吃魚和堅果的習慣,讓他免於三高困擾。
閱讀更多
2019-11-05
林芷揚
隨著年齡增加,有些民眾的認知功能也逐漸衰退,所謂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等。由於認知功能衰退,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因此,如何及早預防、降低罹病風險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019-10-09
林芷揚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 名譽 教授高明見,是台灣權威神經外科醫師,更是開顱手術的先驅。近幾年,他致力於推動腦中風防治,提醒民眾加強控制三高,並呼籲政府重視心律監測、頸動脈超音波這2項篩檢,以降低中風的發生率、致殘率,減少失能與臥床,樂活人生下半場!
閱讀更多
2019-09-18
湯瑪斯・史丹利, 威廉・丹柯
這本書是作者根據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跟超過500位富人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收入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作者定義「富人」是依據資產淨值——是「資產」,而不是「所有物」。淨值的定義是,某人的資產減去負債(信託帳戶的本金除外)的現值。資產淨值高於100萬美元(約合台幣3千萬元)以上的人稱為有錢人(富人)。 依據這個定義來看,1億個美國家庭中只有350萬人(3.5%)可以被稱為有錢人。95%的有錢人其資產淨值在1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透過研究,作者開始找出有錢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他們都怎麼教養小孩?從這些調查中,找出有錢人的特徵,繼而使讀者可以從中學習,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身做個有錢人。
閱讀更多
2019-09-12
李開復
編按:當李開復憶起當時罹患癌症的窘境,努力工作,影響社會,卻落得腹部滿佈二十多顆腫瘤的下場。抗癌17個月後,肚子內的腫瘤終於不再攪擾。這段癌症經歷,給他深刻的體悟:活到中年,是人生的最精華時光,不該只追求慾望,而是把閃亮、美好留住;心中一股強烈的念頭:如果生命只剩一百天,被腫瘤、癌症細胞侵蝕,你該怎麼做?他心中徹底覺悟,如果生命只剩一百天,一定要去做這3件事。更重要的是,如果生命只剩好幾個一百天,更要去做這3件事!
閱讀更多
2019-07-05
郭依瑄
骨質疏鬆症並非老人專利,更年期婦女就是高危險群!但別緊張,可以透過多曬太陽、吃豆類製品、綠色蔬菜、喝牛奶來補充鈣質,就能及早預防骨質疏鬆症。
閱讀更多
5/ 9
第 5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