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編按:面板大廠群創光電爆出員工桃色糾紛,一名已婚處長在社群軟體自爆長期婚外情,明知對方「用身體換資訊」仍劈腿3女,外遇對象包括公司供應商、客戶,其中更有兩位是已婚人妻。消息一出後在社群平台迅速擴散,更有男方前主管出面爆料,傳出疑似婚外情曝光後,正宮氣憤難平,用他的帳號發文報復。然而,面對另一半外遇,「大老婆的反擊」、「婦仇者」、「玉石俱焚」或許大快人心,但真的值得嗎?當自己是被辜負的一方,如果不愛了,是不是就不會受傷了?
閱讀更多
2023-08-16
胡碩勻
在我執業的這些年裡,就遇過很多客戶因為贈與、遺產等財富傳承及稅賦問題前來諮詢,為了遺產,彼此從親人變仇人的也不算少。
閱讀更多
2023-08-09
數位內容部
結合虛擬與現實世界,提供新視角與新體驗的元宇宙概念,現在也能應用在醫療,由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跨領域與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洪一平教授合作所組成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研發團隊,榮獲國科會與廣達電腦補助,成功執行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此計畫結合了臺大頂尖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科技,致力於為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提供最高等級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 教育 訓練的元宇宙跨時空平台。臺大團隊同時分享兩病例,展示此創新平台的功能。
閱讀更多
2023-08-09
朱睿, 童璐瓊
2020年疫情暴發,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很多人開始感覺到現金流的重要性,而如何多存錢也成為年輕人很關心的問題。存款不足,會帶來很多隱患,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期間,大家可能都有深刻的體會。很多個人和家庭突然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對於未來不可預測的風險,我們都需要有足夠的儲備來支撐。你可能會說,不是我不想存,而是根本沒錢可存!現在日常生活需要的花銷太大了。但真的如此嗎?其實有研究證明,即使是窮人,那些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活的人,也會把錢花到非必要的消費上,比如煙、酒、電視。可見並不是沒有錢可以存,只是你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讓你在能力範圍內存下更多的錢,就是這一講我想和你分享的內容。
閱讀更多
2023-08-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小孩的教養和管教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觀念,兩代教養方式常常存在著明顯差異,在小孩管教的界線上如何尋求平衡,則變得更具挑戰性。婆婆跟媳婦該如何融合彼此觀念?又要如何建立個人界線來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呢?
閱讀更多
2023-08-07
陳坤涵
張三生前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擁有龐大的資產,不久前過世,留下10億元的財產,由於配偶陳芳芳、長子張大明、次子張大昌、長女張曉梅及次女張玉林等五名繼承人對遺產的分配一直無法達成協議,長子張大明主動向稽徵機關申報遺產稅並領取遺產稅繳款書,但張大明個人負擔不起這麼龐大的遺產稅額,其他繼承人因對遺產分配談不攏,所以對分擔繳納遺產稅的意願也不高,張大明眼看繳納期限一天天逼近,不知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3-08-04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93
Q:我是玉婷,今年51歲,和老公已結婚27年,育有27歲兒子,已經碩士班畢業,進入知名科技公司上班。我想請教的是我是否該離婚?因為我老公27年來沒斷過嫖妓,直到上個月還去色情按摩兩次,被我發現,我忍不住爆發大吵一架,覺得無法跟這個人一起生活下去!老公還算很顧家且疼惜孩子的人,我雖然知道他在婚後一直嫖妓,玩過很多女人,但都忍耐下來。但這次吵開時,他惱羞成怒,不肯認錯,竟還把自己買春合理化,找了許多藉口,說是我片面造成的狀態,讓我完全無法接受。過去我一直沒跟他吵架,也配合他的性需求做愛,並非無性狀態,但他顯然買春成性,還把他的行為原因歸諸於我,讓我崩潰到不行!我也跟孩子說明,老公長年嫖妓又不知反省,還把錯誤都歸罪於我,表示想先分居後離婚;孩子應該還能理解吧!我原本一直有工作,雖每月跟他拿家用錢,但經濟上尚稱獨立。他名下有2間透天厝,另1戶華廈套房則是登記我的名字,老公說就讓我去住套房,若再省點過日,離婚應該也沒有問題。我實在不想跟他生活了,也不在乎親友說閒話,但婚後27年依賴老公習慣了,我懷疑如果自己一個人生活,能撐得過去嗎?
閱讀更多
2023-08-02
林慧詩
如果你出生就被判定只能活21歲,會怎麼面對人生?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陳靜琪並未放棄人生,藉著父親說的「一句話」,克服了50多回的傷病折磨,找到了摯愛,在面對多次的生死考驗,生命教會了她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7-31
精算媽咪珊迪兔
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自己的財。那談什麼理想都是枉然,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自己的財處於安全的狀態,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自己的財務問題,讓自己的財務處於安全的狀態,心才能定下來。為此,我們必須先給「財務安全」方向跟定義。
閱讀更多
2023-07-26
聯合新聞網 記者趙容萱
南投縣53歲邱姓男子10年前正值壯年,偶有腹痛吃吃腸胃藥,不以為意,沒想到一次大便出血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才知是大腸癌第四期,且有6處癌轉移,他為了家庭、孩子,選擇信任醫師,成為抗癌鬥士,打破「癌末」迷思,近期回診,身上沒有癌細胞。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