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照護線上
「一位近50歲的女性重鬱症患者,幾乎已經嘗試過所有抗憂鬱口服藥物,也合併且反覆使用許多相關治療,但療效有限,不是整天躺在家裡,就是有想死的衝動,無法照顧家庭。」振興醫院精神科黃威勝醫師說,該患者在某次急性發作後送醫治療。在接受速效抗憂鬱鼻噴劑治療後效果驚人,不僅情緒顯著穩定,在後續穩定療程下,門診減少許多其他藥物,也開始重拾與小孩正常互動,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閱讀更多
2025-03-13
徐紫柔/愛的光波影像社企公司負責人、導演
編按:本文作者徐紫柔是紀錄片導演,私下常跟家人拍攝有趣的影片,2023年她與阿嬤鍾景妹合作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全台票房突破百萬,也讓97歲阿嬤瞬間變成全台灣最高齡的網紅。令人意外的是,鍾景妹阿嬤已失智20年,家人以正面好玩的方式面對阿嬤的記憶消退,接受彼此的樣子,一起去做有趣的事,如同徐紫柔所說,「即使記憶會消失,愛不會。」
閱讀更多
2025-03-13
萬芳醫院新聞稿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病人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這些反覆發作的 症狀 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傳統治療雖能緩解 症狀 ,卻無法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導致許多病人長期感到困擾。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的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不僅提升療效,也讓病人得以擺脫反覆發作的困擾,重拾健康生活。
閱讀更多
2025-03-12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
吳姓男子獨自照顧病母,因壓力過大,他罹患重鬱症,2023年6月為求解脫,徒手勒斃母親、伴屍7小時後自首;桃園地院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吳8年徒刑,刑後監護2年。台灣高等法院今審理,吳說獨自照顧母親6、7年,母親因椎間盤突出而哀哀叫,他每天只能睡1、2個小時;他曾向哥哥、姊姊訴苦,兄姊卻都叫他「加油」,已經叫他「加油」4、5年了。高院今辯論終結,吳在最後陳述時表示「我錯了,錯在殺我媽」,審判長諭知4月8日宣判。
閱讀更多
2025-03-12
癌症希望基金會/查岱龍
膀胱癌雖不在國內十大癌症的排行榜上,但卻在泌尿系統癌症中占了七成,且有逐年上升趨勢。晚期膀胱癌五年存活率僅5~15%,常使人感到絕望。然而隨著醫療進步,晚期轉移的病人除了可接受化療外,還有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及最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ADC)治療,病人不要放棄希望。
閱讀更多
2025-03-10
郭美懿
台灣末期腎病與洗腎率雙雙位居世界第1,且情況隨人口老化更顯嚴峻。目前國內洗腎患者多採「血液透析」,通常每週須到醫院3次,每次持續4小時,民眾往往抗拒。醫師建議,若希望保有全職工作或彈性的行程安排、喜歡攝取蔬果、希望水分限制較少、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診所、害怕打針、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或希望保留排尿能力與殘餘腎功能,「腹膜透析」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閱讀更多
2025-03-10
郭美懿
至2025年1月底,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達450萬8419人,占全體人口19.27%,距邁入超高齡社會僅一步之遙。為滿足高齡醫療需求,並紓解醫療量能緊縮問題,衛福部健保署2024年7月啟動「在宅急症照護(Hospital at Home,簡稱HaH)」計畫,針對3大適應症提供在家住院服務。高齡患者可在熟悉的居家環境接受治療,又能免去照顧者奔波醫院之苦,以新店耕莘醫院為例,病患留置急診的時間更從3~4天,大幅縮減至6個小時內就能出院。
閱讀更多
2025-03-07
萬芳醫院新聞稿
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因突發性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急診室。病人到院時呼吸費力、窘迫,需額外氧氣治療才能維持正常血氧,醫療團隊立即安排電腦斷層,發現左肺有一顆壓迫肺動脈並引發阻塞性肺炎的大型腫瘤,隨即進行初步治療並安排住院。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組織檢體,確診為小細胞肺癌。經第一線化學治療後,肺部病灶逐漸改善, 症狀 獲得緩解,病人順利出院返家。
閱讀更多
2025-03-07
蔡佳伶整理
一名53歲女性上眼皮隨著年紀增加漸漸下垂並遮住部分視野,影響社交活動及外觀,因影響生活而到安南醫院皮膚科就診。經理學檢查發現其上眼皮遮住瞳孔上緣,並在外側產生明顯的垂墜眼皮,在排除提眼瞼肌無力及其他神經學或外傷造成的影響後,安排外科手術改善垂墜眼皮。術後追蹤一個月,外觀已恢復正常,視野遮蔽 症狀 也不再發生。
閱讀更多
2025-03-07
NOW健康
春天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大,小心皮膚拉警報!中醫認為,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若不好好保養身體,熬夜、壓力大,加上年節飲食不節制,更容易在3至5月期間爆發濕疹、汗皰疹或乾癬等皮膚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