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郭美懿整理
20241204編按:知名作家瓊瑤今(12/4)驚傳輕生亡,享壽86歲!瓊瑤25歲發表《窗外》出道,代表作品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望夫崖、雪珂、青青河邊草》、《還珠格格》等,逾50年寫作生涯創作百部作品,且幾乎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成為華人世界跨越世代的共同回憶。據了解,瓊瑤曾交代兒媳秘書4日中午回淡水住處「雙映樓」看看,秘書進門後發現瓊瑤陳屍家中,趕緊通報119,救護人員到場時已無生命跡象。瓊瑤在輕生前7天(11/28),才在臉書以《憶亡夫》─不如歸去─,寫下長文思念亡夫平鑫濤。她在文中寫到,「最近,我忙著為我的人生做一些收尾工作,快要87歲了,我要把一切安排好,我不能步上你的後塵」。 「你去世已經5年半,加上臥床人事不知3年多,再加上失智忘記我的日子,早已超過10年!」瓊瑤感嘆,自己終於可以再度面對夫妻倆那些美好的「當下」、「那間病房」、「花塚」、「在朋友家逗猫」和其他種種……坦言:「我多麼多麼的想你!」字裡行間透露思念之情。而瓊瑤辭世後留下千字絕筆遺書,透露曾經目睹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慘況,而自己不願那樣的「死亡」,強調「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但她也呼籲年輕人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應該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其實瓊瑤在4月生日當天,曾宣告決意逐步淡出媒體,歷經多年喪摯愛的生活,也在《今周刊》裡讀到一篇「預約我的美好告別」,影響她不斷學習放下。瓊瑤還自創歌曲,祝福每一個人都擁有「快樂與翩然」,她說,這兩樣東西,才是人生追求的極致,「因為有了這兩樣,表示你已經努力過了,沒有生活壓力。你的心靈,是滿足的,自由的,沒有遺憾的!」如今,突然離開眾人離世的瓊瑤令人不捨且震驚,但留下的祝福,或許也不曾少過。
閱讀更多
2024-04-23
郭美懿
花蓮4/3發生規模7.2強震,強度僅次於921大地震,連日以來餘震不斷,4月23日在不到12小時內發生上百次地震,其中包含兩次芮氏規模6以上的全台有感地震。地震連夜搖不停,讓許多民眾輾轉難眠,甚至明明沒有地震,仍覺得頭暈、平衡困難。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女性、高齡者以及住在高樓層者,最容易出現「地震症候群」,這是一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若症狀嚴重要影響生活,應尋求專業協助。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則分享,民眾可以透過中醫穴位按摩,幫助自己安心寧神。
閱讀更多
2024-04-12
郭美懿
據衛福部國健署「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全台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有逾6成都處在「衰弱前期」或「衰弱狀態」,而衰弱症是從健康邁向失能的臨界點,恐造成認知功能混亂、記憶力減退、造成跌倒、住院或死亡的風險。要防範衰弱症,可從飲食與運動開始做起,熟齡族也可以在家自我檢測,若1年內體重減輕3公斤或5%、凡事提不起勁,以及不用手支撐就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5次,就可能是衰弱前期或衰弱症。
閱讀更多
2024-04-11
格十三
讓一個男人認真探討婚姻是很難的,從心理角度分析,男性一般不太願意在無解的事情上付出太多 精力 。女人就不一樣了,這就是為什麼一說起婚姻,女人總有一肚子話,男人總是稍稍露出苦笑。
閱讀更多
2024-03-21
郭美懿
才從3天的小旅行歸來,徐瑜璘像是汲飽了陽光與空氣,格外顯得神采奕奕。身為6年級生後段班,她是職業婦女、也是三寶媽,卻硬是擠出時間,拋夫棄子一個人去旅行,讓人詫異又羨慕無比。「我一年大概會出去一次,即使跟團出去,也會需要一段時間是我一個人。」對她來說,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放鬆、是療癒——做什麼事情無拘,卻都是珍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閱讀更多
2024-03-15
張德芬
在開始一段親密關係之前,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就冒然投入,往往會陷入痛苦麻煩的泥沼,糾纏不已。
閱讀更多
2024-03-14
蔡宇哲, 蔡佳璇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很常把休息當成是工作結束之後「順便」停留的時間,或是認為等待下一階段工作的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用這種想法來看待休息的背後,就是認為休息其實是沒功能的、是被動的,是不需要主動安排在生活當中的。
閱讀更多
2024-03-07
李紹鋒
為什麼要替退休生活提早做準備?不可逆的高齡化趨勢,造就了養老危機,長壽成了人類最新的風險。大多數人心裡多半有種焦慮:錢花完了,人還死不了,怎麼辦?除此之外,通貨膨脹問題似乎日漸惡化,錢變得越來越薄!還有,養兒也已經不再能防老,子女別成了啃老族就已經萬幸!既然別人都不能指望,只好靠自己。
閱讀更多
2024-03-01
廖心筠
有一位日本的占卜師,寫過一本書《有錢人家找不到衛生紙,沒錢人家冰箱黏貼紙》。到底「有錢人」的家,和「沒錢人」的家,有什麼不同呢?
閱讀更多
2024-02-26
郭美懿
「很多人以為南部長輩不會寫遺囑,其實我們平均每周承辦2件以上,因為現在不動產價值越來越高;尤其是周邊有比他年輕的人走掉,或是另一半過世,看到小孩有爭執的時候,他會想不如自己先寫好!」經手過1200件遺產繼承的地政士李宜玲,一語點破傳統迷思。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