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3
彭菊仙
先生的母親和我的母親在這兩、三年相繼過世,我必須說,直到現在,我的內心仍摻和著非常複雜的情緒。母親經常進入夢中和我溫暖擁抱、閒話家常,而每每在夢醒時分,我仍沉湎在夢裡,思念著母親為我洗手作羹湯的種種慈藹畫面,縷縷不能散去。
閱讀更多
2023-04-06
蔡碧月
從年輕就出書教居家收納的楊賢英,被外界封為「家事達人」。照理,達人應該沒有斷捨離的煩惱,事實卻非如此,20年前買的衣服、昔日照片要不要丟?都曾讓她傷透腦筋。
閱讀更多
2023-03-27
聯合新聞網
現在房價飆漲,許多年輕人買不起房,轉而專注在經營精緻的生活,日前有網友認為「年輕人喜歡過精緻窮生活,因為存錢也買不起房」。對此,有過來人建議「要認清自己的實力在哪,花太多的錢其實是在透支未來」。
閱讀更多
2023-03-24
丁菱娟
年輕時,如果你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肯定回答想成為「成功的人」,負責任且快樂的人。但現在的我會回答,想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年輕時覺得成為成功的人很重要,熟齡之後卻認為成為有趣的人更重要。因為有趣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趣的人一定會過日子,不會讓自己無聊,也會令人愉悅,因此我現在想結交的朋友,也希望是有趣的朋友。
閱讀更多
2023-03-18
郭美懿
許多年輕人傾向婚後自組小家庭,避免兩代同住產生嫌隙,但有位女網友卻在網路發文表示,婚後原本買房自住,婆婆卻在她懷孕時以幫忙顧孫為由搬進來。由於婆媳生活習慣迥異,婆婆還要求多給1萬元孝親費,即使原PO後來自聘保母仍不願搬走,讓她崩潰求救:「到底要怎麼請她回家?不要再賴在我家了!」
閱讀更多
2023-03-16
黃大米
「我自己有需要的時候也都是請看護啊。」我家的看護阿娟在多年前去照胃鏡,身體比較虛弱,她不想在這樣情況下還要張羅自己的三餐,就打給看護仲介公司的老闆,幫自己請了一個看護,「我老闆說幹嘛不找你老鄉看護們幫忙照顧妳一下就好了,大家都在醫院兜兜轉轉的,過去幫你買個飯就好了。我說我不要,這個萬一她的雇主臨時要她換尿布弄大便的,她還要找空檔慌慌張張去幫我買飯,這樣不好,而且,給錢簡單啊,人情債難還死了。」
閱讀更多
2023-03-06
胡肇芳 整理
前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晚年飽受胰臟癌所苦,在2018年6月搭機飛往瑞士,進行安樂善終,享壽85歲。傅達仁之子傅俊豪周一(3/6)首度站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發言台,盼能通過《尊嚴善終法》,允許接受安寧到一定程度仍無法減少痛苦的人,可以無痛、快速地離開。不要像他父親一樣花費巨資、長途拔涉,最後客死他鄉。
閱讀更多
2023-02-24
郭美懿
一家人為分產、爭產撕裂親情時有所聞,如何有智慧處理資產,也成為老後必修的學分。主播劉芯彤日前提及,某年爸爸趁著全家聚餐,拿出一張資產分配書,要他們三姊弟看清楚並簽名。爸媽更言明會考核哪個小孩較孝順,未來會多分他一點,雖然始終不知道爸媽戶頭裡到底有多少錢,但劉芯彤覺得長輩可以把這招學起來,「孩子就會乖乖回家。」
閱讀更多
2023-02-23
諶儀璇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數據顯示,65歲以上老人每13人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每5人有1人失智,未來20年台灣失智人口約每30分鐘增加1人。「如何預防失智症?」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副教授、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莊宜芳分析,雖然失智有60%來自於老化、基因等因素,但仍有40%機會可透過早年、中年、老年不同階段的生活及健康習慣養成,扭轉失智風險,打造健康的老後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2-20
莊宜芳醫師
在老化的過程中,大家往往容易注意到身體的退化與疾病,心理的健康卻常被忽略,或是用一種「 老了 就會這樣」的態度來看待。老年憂鬱症不典型的表現,不僅讓長輩身邊親友不會特別注意,甚至連醫療人員也未必有敏感度。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