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郭美懿
近期冷氣團接力報到,許多人冷到不想離開暖被窩,但你可知道寒冬不僅動物會冬眠,維持心臟跳動的心肌也可能進入「冬眠狀態」?花蓮日前出現一個因心肌梗塞導致「心肌冬眠」的案例,醫師為挽救68歲病患,全程在心臟跳動的狀態下執行繞道手術,成功搶回一命。
閱讀更多
2024-12-12
小林弘幸
編按:飽受失眠所苦,還是怎麼睡都睡不飽?沒來由的暈眩、心悸、手麻腳麻,或是老是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痛的...到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影響,調解身體機能的神經,控制我們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功能,當自律神經失調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爽。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教授表示,除了少數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起除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良而導致,所以即便去醫院就診,藥物的控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消除根本的原因,也可能反覆復發。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絕對會成為大問題,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和簡單的動作,每天只要1分鐘,就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2-12
NOW健康
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溜滑梯,除了要注意保暖,更不可輕忽心臟健康!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加上天冷汗流得少、喝水量也跟著減少,更容易增加心臟負擔。若本身又有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心肌梗塞的風險更是大幅提升,不得不慎!
閱讀更多
2024-12-11
郭美懿整理
曾演出《意難忘》、《台灣靈異事件》、《濟公》等多齣本土劇的資深藝人林照雄,傳出週日(12/8)因呼吸衰竭離世,享壽85歲。林照雄是女星林姿佑的父親,小亮哥則是女婿,雖然先前曾傳出「酮酸中毒」確診糖尿病,但林姿佑向媒體透露爸爸糖尿病控制良好,就是「天氣變化,以前又有抽菸,肺比較弱…因為呼吸衰竭,自然找個時間走了,很圓滿,沒有什麼病痛。」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天氣冷空氣污染嚴重,很多有慢性病的病人容易肺炎感染致呼吸衰竭,很多肺病也都惡化發作,「呼吸道疾病已經成為台灣的國病了...空氣差看不見,但是會奪走人命。」提醒大眾應重視空污導致的各項疾病。
閱讀更多
2024-11-21
蔡曉萱 整理
近日氣候明顯轉涼,日夜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若血管內不健康的斑塊破裂,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增加猝死風險。台中一名45歲男性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等待門診時突然失去意識OHCA,經過5次電擊才恢復微弱心跳,並緊急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跡象,醫師檢查發現他有一條冠狀動脈阻塞達99%,幸而搶在2小時內放置支架打通,現已恢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2024-08-25
郭美懿
因為肥胖引發心肌梗塞真的不是都市傳說!前急診醫師陳威龍曾因工作、攻讀博士兩頭燒,日夜顛倒、暴飲暴食,一年內胖近10公斤,在實驗室突發心肌梗塞,幸虧學弟及時發現送醫,在加護病房住了1週才撿回一命。重生後的他從攝取大量精緻澱粉轉為低碳飲食,改喝無糖豆漿或糖分較少的卡布奇諾,成功減重20公斤。
閱讀更多
2024-08-05
郭美懿整理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據國健署統計,台灣25%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等於每4人就有1人有此困擾,且罹患率逐年增加。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難以根治,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有癌化風險,應積極治療。不過,臨床上常有患者因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無法耐受副作用或反覆發作,此時可配合中醫、飲食、作息與情緒調控多管齊下,有助於根治病症。
閱讀更多
2024-06-28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 蘇彥伯醫師
編按:知名中醫師覺宗宏驚傳猝逝,其所開設的診所也在臉書證實,表示覺宗宏與家人前往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不少他醫治過的病患皆感到震驚、不捨。而其同業好友徐國峰醫師也發文悼念覺宗宏,為他不到40歲就英年早逝感到心碎。覺宗宏因「突發性心臟病」離世,泰半的「心肌梗塞」沒有前兆,若沒有及時送醫,死亡率高達3成。一般人多認為,冬季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其實當夏季氣溫特別高的時候,因為急性冠心症而至急診的人數一樣是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多。在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漸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會增加接近3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因為冠心病而死亡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6-14
郭美懿整理
近來確診人數暴增,疾管署示警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捲土重來!這次新冠疫情流行期為Omicron變異株以來的第6波,預估高峰將落在8、9月。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則觀察到,近期快篩陽性率變高,而且與前5波流行期相較,這波新冠確診者症狀表現明顯嚴重,「10個人有7個發燒」、全身痠痛,「病毒似乎變得比較凶!」提醒民眾多留意。(原文刊載於2022/5/5,更新時間為2024/6/14)
閱讀更多
2024-04-30
照護線上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指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原理就是使用病人自體血管繞過狹窄的位置,幫助心肌獲得充足的血液循環。」
閱讀更多
3/ 30
第 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