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2023-06-21
楊培銘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982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肝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81人。而不少名人,包括資深音樂人林秋離、藝人蔡頭、香港演員吳孟達、作家金庸、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等,都是因為肝癌離世。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許多病患是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 脂肪 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原文刊載於2022/3/11,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2023-06-20
趙閎毅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至,各種口味的粽子也是不可或缺的應景美食,但以澱粉為主的粽子影響血糖甚鉅,重症醫師陳志金親身實驗,發現吃完粽子1小時候,血糖從100 mg/dl飆到179 mg/dl,提醒民眾勿過量食用。不過安心吃粽也有訣竅,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大啖市面上的粽子時,可以把握5個重點,注意熱量減少身體過多負擔。
閱讀更多
2023-06-19
旅行印象企劃製作
隱身於高雄市田寮區綠林秘境中的花季度假飯店,2023年1月由力麗觀光經營團隊進駐後,整合既有團隊導入優質服務,創造多元品牌價值。花季度假飯店擁有源自日治時代開發的百年優質湯泉,不僅是南台灣唯一的天然低溫碳酸氫鈉湧泉,且富含弱鹼性礦物質,具有軟化角質與滋潤皮膚的神奇功效,素有「美人冷湯」之稱。享受南台灣頂級湯泉假期的最佳選擇!
閱讀更多
2023-06-17
郭美懿
夏季潮濕悶熱,皮膚較敏感或過敏體質的人就容易濕疹上身,濕疹發作時不僅搔癢難耐,皮膚紅腫、粗糙、脫屑等狀況也讓人困擾,有時吃藥、擦藥也不見效。其實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避吃過敏食物、補充6大營養素,都能降低濕疹發作的機率,乾爽度過潮濕悶熱與季節轉換的時節。
閱讀更多
2023-06-15
中時新聞網 郭冀銘
想降低膽固醇,除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外,飲食也很重要。無毒教母譚敦慈就表示,自己有位親戚,非常喜歡吃豬腦,儘管後來被檢查出有高膽固醇,也不以為意,後來發生心肌梗塞,所幸經搶救撿回一命,但也留下腦損傷後遺症。她強調,豬腦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食用要小心;除此,她也分享降膽固醇飲食菜單,包括一周吃2次魚、一天吃4顆無調味核桃、每天一杯豆漿及早餐吃雙梨優格。
閱讀更多
2023-06-14
趙閎毅
想不起來別人的名字、翻遍包包找不到鑰匙、忘記今天跟朋友有約...每個人的記性都可能「凸槌」,會是失智症嗎?國際失智症協會提出十大警訊,提醒民眾及早注意!
閱讀更多
2023-06-14
郭美懿
肌少症被視為老年失能的元兇,不但會造成肌力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可能導致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陷入臥床危機。醫師提醒,肌少症的影響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事實上也會同時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產生吞嚥障礙,並引發營養不良,讓「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更惡化,形成恐怖的「惡性循環」。
閱讀更多
2023-06-13
NOW健康
為了響應環保和減少塑化劑的危害,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減塑政策,其實除了外來物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之外,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暨卓越健康診所院長劉士銘表示,人體內的重金屬殘留問題也相當嚴重,但由於重金屬殘留所帶來的危害並非立即性,因此長期被忽視,等到發現時已全身是病,若能定期檢測,搭配螯合排毒療法與微量元素,特別是硒的補充,能幫助重金屬排出體外,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3-06-09
NOW健康
「藍醫師,我的膽固醇偏高很多年了,每次健檢都是紅字,但是我都沒有不舒服,應該不需要擔心或是處理吧?」這往往是門診病人共同的疑問。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