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5
梅姬LU
「別人一誇讚我,一旁的他就要吐槽!」明明愛意濃烈的兩個人卻能吵到厭惡彼此,我倒抽一口氣,急著想幫忙澄清,只因這誤會我太熟悉。
閱讀更多
2021-11-10
照護線上
大家應該都有關節痠痛的經驗,多數關節痠痛會在休息之後較為緩解,不過有些關節痛卻是休息越久,越不舒服!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黎子豪醫師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破壞,甚至因為全身性發炎,而伴隨多種共病。關於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有些常見的迷思,讓我們一一來了解。
閱讀更多
2021-09-22
今周刊編輯團隊
9月14日,知名演員龍劭華猝逝,享壽68歲,相驗死因為「疾病因素」。龍劭華有逾10年糖尿病史,而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他的猝逝是因病奪命的冰山一角,如一整座冰山般的慢性病風暴早已悄悄籠罩全台!台灣自五月爆發本土Covid-19疫情後,至9月21日累計死亡840例,死亡案例中,令人不安的現象就是高達九成有慢性病史,其中為數極少的3、40歲年輕死亡個案,也有近七成是慢性病患者。
閱讀更多
2021-08-25
李易紓
65歲的宋太太,半年前跌倒後走路和爬樓梯時,右側膝關節總是隱隱作痛,使用玻尿酸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等保守療法,都未見改善,每天走路痛不欲生,症狀嚴重到日常生活都需要拐杖輔助。
閱讀更多
2021-07-14
李易紓
日本政府13日第三度宣布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並預定15日運送抵台,再加上本周內還有兩批自購AZ疫苗將到貨,合計新到貨的AZ疫苗量約200萬劑!隨著新冠疫苗量放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往下開放疫苗意願登記年齡層,只要是民國92年以前出生、滿18歲以上的民眾,都能到疫苗預約平台做意願登記,疫苗種類可以選擇AZ或莫德納,也可以複選,不過未來會以登記AZ疫苗的民眾為優先施打對象。
閱讀更多
2021-07-13
翁申霖
隨著新冠(COVID-19)疫苗的庫存量逐漸增加,政府陸續開放類別供民眾預約施打,不過,在接種疫苗前,坊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撇步」緩解疫苗副作用,這些都是真的嗎?對此,有醫師出面說明,到底有哪些食物是在注射疫苗前建議先不要碰的?!
閱讀更多
2021-06-20
李易紓
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蘇利文及昆斯率訪問團,在6/6訪問台灣時宣布美國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最新消息傳出,美國政府將量放大近3倍、將捐贈共計250萬劑疫苗,而且全數都是莫德納疫苗,6/20就要抵台!有關250萬劑的施打對象,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會朝年齡層往下開放來施打,另外針對第7類人員也可能擴大,65歲以上是目標族群,另外孕婦會在這一波考量內。台灣目前有的AZ和莫德納疫苗,再加上預計抵達的自購41萬劑莫德納,總數已經超過526萬劑,提供大規模接種作業,究竟這2款全球第一多國使用(130國)以及第三多國家(37國)使用的疫苗,有什麼樣的差別?台大醫院整理針對AZ、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能否混打做解說。
閱讀更多
2021-06-15
蕭婷方
全國開放75歲以上長者接種COVID-19疫苗,由於銀髮族難免有退化或有慢性疾病,用藥或治療程度相對複雜。本文彙整自台大醫院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歸納六大常見疑問供讀者參考。
閱讀更多
2021-05-07
李易紓
下肢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是下肢靜脈逆流及靜脈高血壓的產物,不只是美觀問題,且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輕者腿部腫脹、蜂窩性組織炎、大出血、難癒性潰瘍、及心臟回流缺血胸悶,重者靜脈血栓造成致命肺栓塞。靜脈曲張患者一旦發生下肢紅腫熱痛等症狀,就應迅速到靜脈曲張門診接受詳細下肢靜脈血流檢查及後續治療,其中以微創靜脈內雷射手術治癒率高、併發症風險低。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