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艾爾文
無論你現在做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內容讓你感到心酸還是新奇,你都是在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記得,工作或許是別人給的,但生活一定是自己過的,工作順不順利並非你一人決定,但生活開不開心完全在你。
閱讀更多
2021-01-22
張薇薇
身為張迷與旗袍迷,我有一件白色滾黑寬邊、七分寬袖的旗袍上衣,就是仿張愛玲的一張老照片。我愛旗袍,收藏近百件,任何場合都能找出適合的旗袍裝扮,這份愛,不僅是真心體會旗袍之美,更蘊含著對母親的永遠思念。
閱讀更多
2021-01-20
夏.瓦茲蒙德
「是這樣的,幸福的秘密不在尋求更多,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蘇格拉底
閱讀更多
2021-01-15
盧建彰
這篇文章我竟然寫了兩次,這對平常垃圾話多的我來說,很是不尋常。因為我想,我不是個理想的伴侶,所以在寫的時候,言不由衷。後來我又想了想,說不定,誠實為最上策,與其假裝專家,給一些自己根本就不相信的建議,還不如講些自己恰巧遇上的,那還比較有點價值,不會浪費讀者時間。我爸在我要結婚前跟我說,要找聊得來的,因為你遲早會老到只剩下嘴。那時不懂,現在好像有點明白。
閱讀更多
2021-01-15
張薇薇
每年過年,杯觥交錯、菜餚滿桌、充滿親朋好友豐盛恩情的新年假期將接近尾聲時,我總暗自心情低落,因為過完年,一切將回歸正軌。但之於我,什麼才是正軌?每日勞碌奔波於高壓職場與家庭之間?經常為小事抓狂?逢空就要用不停的活動與勞動填滿空隙?我曾期許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但白白虛耗了多年,卻還是終日不休,汲汲又營營,無所適從。曾看過一本書:「修行的重點不是你跟誰學過、什麼人到過你家……。」往臉上貼金不代表自身是金,要真正對自己有幫助,必須有志氣發誓願破除心中的執著,從生活中觀照自己的妄念,慢慢將之放下,就是「滅去心頭火自涼」。
閱讀更多
2021-01-11
聯合報 / 記者徐如宜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行醫超過30年,每月都固定捐出一半薪水做公益,長年累積行善超過1億元,更預立遺囑身後財產不會留給後代,全部捐為公益。去年大病初癒,讓杜的人生觀起了變化,別人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可能覺得應該「及時行樂」,他重拾健康後,只覺得更應該「及時行善」,因為行樂惠一人,行善卻是惠眾生。
閱讀更多
2020-12-18
王浩一
這幾年的「共享經濟市場」快速成長,甚至成了潮流。背後的因素很多,其中低經濟成長、IT技術進步都是。另外,現代人對「擁有」觀念也大大改變:需要的東西只在需要的時候借,或者就算買了,只要「不需要了」就會立刻賣出。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