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浩克爸爸Hulk(陳弘璟)
在接觸健身時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關於健身的「都市傳說」,我也常常被學員提問,「健身該這樣做嗎?該這樣吃嗎?」等等,以下就來看看這些常見的健身相關迷思吧!
閱讀更多
2022-05-02
蔡碧月
疫情爆發前,時尚設計師林國基砸近億現金購入300坪山上別墅,閉門種花種菜,甚至盤算退休,淡出時尚界,起因是有一天被緊急送醫,檢查出左心室肥大。一向自認健康的他,與死亡近距接觸後,開始思考未來,「我在時裝業能做都做了,要成為首富已經不可能,但我可以當個時尚農夫,當個全台灣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閱讀更多
2022-01-22
蓓兒・帕瓦
針對絕大多數健康的成年人,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建議,每週至少進行一百五十分鐘的適度有氧運動,或者每週七十五分鐘的激烈有氧運動。這兩種強度的活動可以交錯安排。
閱讀更多
2021-08-04
李易紓
有傳言說,瘦子比較容易得「肌少症」,也有一說是老人才是罹患肌少症的高危險群。究竟什麼是肌少症嗎?先來試試回答這5個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7-27
李易紓整理
奧運「五朝元老」、桌球教父莊智淵,7/27在桌球男單項目展開16強對戰埃及選手Assar Omar,卻無奈以3:4落敗,無緣8強。他在奧運對戰前,於臉書上曬出兒⼦還有毛小孩照片寫道:「兒⼦,長⼤要記得爸爸怕周球(打桌球)的樣⼦」,似乎是有感於可能是最後一次參加奧運而寫下的心情。算一算,自從2003年底莊智淵躋身世界排名前3後,確立桌壇成就,「對於任何一名運動員來說,要熬過10年的苦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5度參加奧運、現年40歲的莊智淵。
閱讀更多
2021-03-04
李易紓
女性在45歲開始面臨更年期來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閱讀更多
2021-03-02
劉燦宏、黃惠如、黃惠宇、李杰
《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破除多數人一直以來對肌肉的迷思,練肌肉不是為了外型看起來有線條而已,關係到生命長短,更關係到生命品質,同時本書也提供建立肌肉的運動、營養實際建議。
閱讀更多
2021-02-18
土田隆
蛋白質減重法的重點之一就是先決定期限再開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會在開始減重之後,體重在3至4天之內掉下來,然後就進入停滯期。之所以會進入停滯期,是身體啟動了防禦機制。此時身體認為體重再繼續降低可能會有危險,所以拒絕讓體重繼續下降。若想關閉這項防禦機制,請試著持續減重14天。
閱讀更多
2/ 6
第 2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