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楊沁弦
大多數人以為要克制食欲和改善暴食,應該要「忍」,以為靠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出現了暴食問題就說明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和身體抗衡了。食欲才會像洪水般無法抵擋,需要做的是從根本修復生態。
閱讀更多
2023-09-01
鄭明輝
根據罹癌年齡層的調查統計,台灣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已下修至40〜50歲,而美國罹患乳癌的高峰期則是在50〜60歲,台灣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美國提早了10歲之多!
閱讀更多
2023-08-17
黃明惠 整理
酪梨原產於美洲、台灣產期為每年6月至隔年2月,由於營養密度高被喻為「窮人的奶油」。但你知道,酪梨其實不是「水果」嗎?從營養學上的分類來看,酪梨在6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含有豐富的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C、E、膳食纖維及鉀,因此有「幸福果」的美名。要注意的是,雖然酪梨營養多多,但要注意一顆熱量相當於一碗飯,若想吃酪梨養生、瘦身也要適量。
閱讀更多
2023-03-13
小虎文
許多人常把「等到我退休時再做」掛在嘴上,但對某些人來說,任何事都不需要等到退休後再做,因為他們沒有真正退休的時候。台北榮民總醫院前院長張德明就是這樣的人:「我的字典裡沒有『退』這個字」,只要病人需要他,他就在!
閱讀更多
2023-02-22
黃明惠
你以為你看到的花椰菜都叫花椰菜嗎?又或者你聽過青花菜但又以為它其實是花椰菜?這不是繞口令,是「花椰菜」、「青花菜」真的有差別!你會分辨嗎?為何青花菜和花椰菜長這麼像?農糧署替大家解惑!原來它們都是「野生甘藍」演化而來,所以長得特別像,但其實它們的花球構造大有不同;農糧署也提醒,當菜莖變空心、變褐色等情形,是花椰菜和青花菜的生理障礙,這時候就不宜食用了。
閱讀更多
2023-02-18
中壢天晟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徐光漢,採訪整理/聯合報記者翁唯真
編按:47歲的天晟醫院 體重管理 中心主任徐光漢,是知名的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師,但他自己卻是家族中第一個痛風患者,中年後更發現血糖也出問題,由於母親有糖尿病,讓他不敢掉以輕心,下定決心控制體重。他透過1天只吃2餐的方式減少熱量攝取,雖然一開始出現肚子不舒服、手抖等情況,但半年後逐漸培養出生理時鐘。他認為肥胖是許多疾病的根源,若BMI值超過27,最好能減重10~15%,避免三高、慢性病上身。
閱讀更多
2023-02-16
翁申霖
一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71歲婦人,為了避免血糖波動太大,日日奉行清淡飲食如清粥、白饅頭等,並搭配吃藥以及施打胰島素,血糖狀況不僅不見改善,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醫師透過問診才發現,原來主要問題出在「太清淡」,缺少蛋白質、太多精製澱粉的情況下,才造成血糖不可控!
閱讀更多
2022-03-06
郭美懿
現年52歲的鄭小姐,身高161公分,體重68公斤,BMI值26.2,多年來為體重過重所困擾,除了不滿意自身的體態,更因為沒有控制體重,導致罹患糖尿病,必須規律服藥控制血糖。為了控制體重,鄭小姐嘗試過許多減重方法,曾自行購買市面常見的減重膠囊,雖然暫時抑制食慾,迅速降低體重,後續卻出現心悸與手抖症狀,加上精神不濟無法正常工作,不得不停藥,結果體重非但回彈,甚至還飆升超過原本的體重。長期為了體重問題,鄭小姐生理及心理都承受極大壓力,雖然知道減重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卻不得其法,每天每餐「斤斤計較」,極力限縮攝取的食物,但體重仍只下降1~2公斤,之後就陷入停滯期。
閱讀更多
2022-02-10
照護線上
「這次抽血的糖化血色素是8.4%,還是有點高喔。」醫師翻開檢驗報告說。「醫師,我已經吃很多種血糖藥,」陳先生著急地問,「為什麼糖化血色素還會這麼高?」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