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
郭美懿
80歲老太太與丈夫結褵60年,兩人育有2子2女,前不久老先生過世,生前雖未留下遺囑,但曾以口頭方式交代遺產分配方式。於是老太太按照丈夫意思,把他名下股票賣掉,連同現金、定存等近5000萬元全數匯給兒子。沒想到,老太太雖是據丈夫指示分產,但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也確實侵害女兒權利,八旬老媽媽竟被兩個女兒一狀告上法院…「老太太一生奉公守法,被告就算了,竟然還是生她、養她、一手拉拔長大的親女兒提告,這種親情的撕裂,真的蠻遺憾的…」遺傳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感嘆。
閱讀更多
2023-11-29
尚瑞君
近年我常進出醫院,發現女人生病了,不是自己去看病,就是有女兒陪同,又或是由外傭推著輪椅去看病,很少看到有丈夫隨身在側。但是男人生病了,陪他去看病的,則大多是他的妻子。
閱讀更多
2023-11-28
謝劍平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買屋充滿了挫折感,還有一項原因就是以大都會房子做為購買標的。何止台灣,全世界年輕人如果沒有富爸爸或祖上庇蔭留產,一開始就要入住首都或大都會,只能說「想太多!」
閱讀更多
2023-11-25
李四端, 台灣優視媒體
蔡詩萍: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留言說:你真的好幸福喔,你爸媽都還在,而且你到這年紀了,你爸媽都還在。我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還好啊,因為我們太習慣了,可是看了幾次不同的人這樣講,突然間覺得滿有道理的。有一些讀者互動,我聽到最感傷的是,很多人說他看這書之後就非常想念自己的父親,因為他父親可能走很久了。我才突然發現到出書的時候,我爸爸還在,我還可以把書拿回去給他,雖然他已經很疲累了,不一定能看書,可是我爸還會這樣子翻翻書,我弟弟當場拍下一張照片。你看一個90幾歲的老先生翻兒子寫他的書,你曉得這種感覺就很溫暖。
閱讀更多
2023-11-23
田臨斌(老黑)
陳婆婆是我在船上認識的乘客,她是香港人,那年88歲,隨女兒住在加拿大多倫多,身形雖然矮小,講話時嘴唇有時會不自主抖動,但行動靈活,頭腦清晰。
閱讀更多
2023-11-21
唯泰老師聊股事 / 陳唯泰
這幾年擔任證基會樂齡講座的講師,讓我對退休理財有了更深一層地認識。
閱讀更多
2023-11-21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1
Q:我是雅玲,36歲,住台南,是護理師,男友小我4歲,住在宜蘭,是維修工程師。我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他,至今已交往3年。我年紀不小想結婚,但因為父母身體不好,男友認為我無法離家,也覺得我個性不適合遠距戀愛,現在要跟我分手。我付出那麼多,到底哪裡做得不對?遠距離戀愛真的很難嗎?我們交往第1年很熱絡,最近1年多來卻感覺變淡,他認為我下班後應該找事做,不要專注於他,但我下班就想跟他聊聊今天的事,也不是一直纏他,他卻說我不適合遠距離。我自覺在物質上跟感情付出較多,他的經濟較吃緊,跟我說哪雙鞋好看、想要什麼車用品,只要價格不是太離譜,我都會設法代購到,但最近一次他到台南找我,卻在回到北部後發Line跟我提分手!男友說我逛街時不注意路況,差點撞到別人,他情急拉住我,我卻對他大吼,事後還硬開玩笑圓過去,完全不懂別人臉色。買情侶衣也是一樣,逛了3~4個小時,最後卻以他沒意見就放棄不買,明明他就在旁邊,我卻沒問他,讓他覺得不受尊重。他還說,已經先提過周末可能需要臨時加班,我卻在他離開時鬧脾氣,害他耽誤時間,不但沒趕上加班,浪費時間、油錢、加班費,還因為趕路在國道上飆車,這有多危險!雖然我解釋,逛街時是因為他力道很大拉我,才讓我嚇一跳;沒買情侶衣也是當下想再多想想,希望能買到專屬兩人的東西。至於他說我鬧脾氣,其實是因為我捨不得跟他分離。 可是他隔了幾天又發訊息,說多年相處下來,覺得我理解事情的邏輯與他不相容,我的個性跟愛情觀不適合遠距離;還說我的原生家庭仍需要我,顯然也無法離家太遠,就算結婚恐怕也無法搬到台北。我父母完全支持我結婚,過年或父母生日再回家陪他們就好,但他還是要分手,祝福我找到更好的人;是不是他變心了?真的無法挽回嗎?
閱讀更多
2023-11-16
郭美懿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面對歲月流逝,如何珍惜眼前擁有、淡定接受退休,是進入熟齡後最重要的課題。72歲資深藝人趙樹海近日參與董氏基金會《接納,心不受限》老年憂鬱防治宣導片,以一趟登山健行來描述老後心境轉變,接納現在的自己,不因年歲而限制自我,熟齡依舊能活得精彩。
閱讀更多
2023-11-15
陳亭均
(今周刊1404)楊小梅曾經不願面對自己的身世,對身為新住民的她而言,那段故事太心酸,她也害怕落入社會的刻板形象。而當她真正找到認同時,她終於成為幫助他人的那方。
閱讀更多
2023-11-14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3A護理師 吳建緯
2014年一部美國劇情片《我想念我自己》述說了早發性失智症的故事。主角是大學教導語言學的教授、事業有成,然而患上阿茲海默症卻讓生活不得不停下腳步。英文片名《Still Alice》,或許是想表達即使個性改變,認不出人,但陪伴她的人要記得她依舊是從前的她,不要因為個性變了,和以前不同了,就剝奪她的生活、奪去她的名字。我們也要記得,當身邊的親朋被疾病奪去記憶後,也是彼此重新諒解的開始。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