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 譚敦慈
明天與無常,不知道何者先來。事前做好的準備,成為了面對無常的勇氣。
閱讀更多
2023-02-07
品悅牙醫/黃莞婷醫師(口腔顎面外科)
「醫生,我牙齒都蛀空了,可是不會痛欸,這樣還要處理嗎?」「醫生,你說我蛀牙,可是我不會不舒服啊,應該放著也不會怎麼樣吧?」看診時每當醫師說有蛀牙應該要儘早處理,病人常會感到驚訝,因為大家都覺得不會痛、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往往就選擇忽略。但不痛不代表沒有問題,因為蛀牙持續進行,可能會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或是鼻竇炎等併發症,屆時就不是單純補牙或是拔牙可以解決的。
閱讀更多
2023-01-16
NOW健康
民視主播張瑞玲罹癌病逝,享年51歲,媒體報導,她罹患乳癌,乳癌權威醫師表示,很可能罹患三陰性乳癌,治療較為棘手,如果晚期、轉移,則存活機率偏低。
閱讀更多
2022-12-19
德瑞克・金尼
你之所以提前規劃假期,因為你知道如果不這麼做,可能就無法在最佳時間成行,沒辦法選擇最想去的地點,也可能訂不到機票,不能入住優質旅館。如果一切都靠碰運氣,很可能你會很倒霉,夢想假期也可能永遠不能成真。即使真的成行了,或許還得勉強接受別人選剩的,結果很可能不盡如人意。這告訴你一個可怕的事實:人們花在規劃假期的時間,比計劃退休的時間還要多。
閱讀更多
2022-12-15
李易紓整理
網紅「野蠻王妃」(yifenko)深夜突然發文,悲傷泣訴最愛的媽媽,竟然因一場小感冒離世。她在臉書寫道:「昨天經歷難熬又悲痛的一天沒想到一場感冒演變成肺炎,引發敗血性休克,帶走我親愛的母親」。野蠻王妃說自己一天內坐了兩次救護車,歷經三次急救,「還是沒能讓她回到我們身邊」。
閱讀更多
2022-11-29
謝政言醫師
很多人以為牙齒矯正是年輕人的權利,其實老人做牙齒矯正的狀況並不少見,雖說牙齒矯正的黃金期是10~12歲,但不論40歲、80歲,如有治療或美觀需求,都是可以矯正牙齒的,年紀不同主要影響的只是矯正費用與時長。
閱讀更多
2022-11-11
數位內容部
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後,國內外生技醫療市場產生的新需求,長庚醫院今(11)日舉辦「2022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以「智慧醫材」及「創新醫材」為主軸,展出由長庚自主開發,具遠距偵測、降低治療侵襲性或縮短療程等功能的16項實用專利技術,並集結技術驗證所需之「臨床試驗」資源介紹,以及過去技術移轉開發成功之案例介紹,邀集國內生醫及資通訊業者參與探討,如何成功將上述軟硬體技術量產後導入國內外臨床領域使用,提升國內外民眾的健康福祉,同時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國際市場,達成長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使命。
閱讀更多
2022-11-04
照護線上
「醫師,我又昏倒了。」50歲的王女士說。「當時是什麼狀況?」「那時正在慢跑,突然就昏倒了。」
閱讀更多
2022-10-17
NOW健康
76歲何先生有黑便、血便,容易疲勞、虛弱、胃口不佳、腹脹、噁心等症狀,中間只服用成藥,身體不舒服仍忍了3個多月,才至診所就醫。醫師覺得不對勁,轉診至大型醫院,接受電腦斷層、腸胃鏡、切片等檢查,確診為「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
閱讀更多
2022-09-20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父親往生的第23天,母親也在家嚥下最後一口氣往生了。母親往生,我的悲痛遠不如父親,因為她人生的最後20天過得真的太痛苦了。看著她宛若熟睡的遺容,我沒有暴哭,因為我真的懂了什麼叫「離苦得樂」。
閱讀更多
7/ 29
第 7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