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從神戶市區來到「雲雀之丘」,需要在公車上搖晃 40 分鐘左右。公車沿著小路慢慢爬上山丘,一旁是很靜謐的日本社區,在此處上下公車的民眾,清一色都是滿頭銀髮的長輩。
閱讀更多
2018-01-1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很多人說,要擁有幸福的「退休人生」,一定要具備以下「五老」:老伴、老友、老本、老居,和老身,然而我卻認為這些都太被動、太消極,好像如果不能牢牢抓住,晚年就會非常淒涼。誰說老來就不能有「新」意?
閱讀更多
2017-12-15
愛長照
人來到老年,「老」是一個逐漸失去很多東西的過程。失去原來的健康,例如:視力,聽力,體力,賺錢的機會…...,隨著歲月帶來的「親人、友人的凋零」,我們真正「擁有」的,越來越少;在「交朋友」這件事上,不得不學得更實際,做更精準的選擇。
閱讀更多
2017-10-25
廖元鈴
在日本一上映就受到空前歡迎的《積存時間的生活》(人生フルーツ),為紀錄一對建築師夫婦的退休生活,從這對夫婦的生活方式、到紀錄片的由來,都相當擁有故事性,令人驚豔的是,許多觀眾看完這部紀錄片後,都紛紛表示對人生有全新的視野與認知。這對夫婦的生活方式,連吉卜力製作人都說:「我也該思考未來人生了」。
閱讀更多
2017-10-18
三浦展
統計結果發現,年收一百萬日圓以下的男性有多達百分之十九的人「四十歲後曾因重大傷病而辭去工作」。因為長期的入院、療養而打亂了人生節奏,導致收入減少。
閱讀更多
2017-09-28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市面上除了《 下流老人 》之外,所有關於熟齡的書都歸屬於「勵志類」,鼓勵大家在人生下半場,或我所謂的「第三人生」要追求夢想、要勇於實踐自我,然後提出很多的建議,並佐以自身的實例,但很多讀者看完之後,雖然非常羨慕,卻很難做到,搞得自己更加焦慮。
閱讀更多
2017-09-15
李偉文的幸福存摺
日本的社會制度、文化習慣、甚至流行風潮跟台灣都很接近,但是往往會比台灣早五到十年發生,因此日本的因應方式很值得我們參考。比如日本的高齡化社會以及泡沫經濟後長期不景氣,顯然台灣步其後塵。日本前幾年有幾本引起社會關注的書,從《 下流老人 》到《貧困世代》,然後是《老後兩代同垮》,點出了即將退休的上班族的焦慮。
閱讀更多
2017-07-31
小花平台保險+
根據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指出,全台15個縣市老化指數高達100.18%,有超過半數、6成8的縣市老人比小孩還多,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已是不爭的事實!擔心老後貧窮、收入減少、生病沒人照顧,落入「 下流老人 」的行列?小花平台提醒,已步入中年的你(妳),是時候好好為自己規劃人生的下半場。
閱讀更多
2017-07-06
沈瑜
年金改革拿教師開刀,讓二十九歲的公立高職老師王伯任決定自己救自己,將資產翻倍放大,打算滿三十五歲就提早退休的他,究竟有什麼能耐?
閱讀更多
2017-06-20
今周刊整理
「擔心未來會成為『 下流老人 』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拿這個問題,去問了分散各年齡階層的1060位民眾,結果發現:年紀愈長,愈不怕成為 下流老人 ,青壯世代,反而對於下流的命運更加惶恐。
閱讀更多
9/ 10
第 9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