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郭美懿
台灣長期是洗腎大國,一些慢性病人知道血壓、血糖、高血脂過高會傷害腎臟,以為「蔬食加低蛋白飲食可以避免洗腎」,卻常過度解讀、斷章取義網搜資訊,或是輕信親友建議的養生知識。事實上,嚴苛管控鹽油糖及肉類海鮮的攝取,反而容易造成熱量不足、營養不良,肌少症等,甚至損害腎臟或消化器官。
閱讀更多
2024-04-09
優照護
一般人大都知道「看護」,卻未必聽過「照服員」,其實照服員就是「照顧服務員」的簡稱,是經過90小時專業訓練,並取得結業證書的專業照顧人員。當親愛家人需要居家照護時,究竟該找「看護」還是「照服員」呢?兩者差異在哪裡?且看專家從照顧費用、照顧品質、服務溝通、申請限制等4大關鍵做比較,尋求給家人最好的呵護。
閱讀更多
2024-03-29
照護線上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來就診時右腳已經嚴重發紅、浮腫。」國軍高雄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爭融醫師指出,「他的傷口其實已經拖了一段時間,但是因為工作忙碌,所以只有自己換藥,遲遲沒有就醫,結果腳趾頭的小傷口便漸漸惡化,發紅的範圍持續擴大。經過清創,截掉了半根腳趾,不過另一根腳趾也漸漸變黑。」
閱讀更多
2024-03-08
史威爾
編按:2歲7個月時,作者黃鴻隆便罹患小兒麻痺,從此不良於行。他脊椎側彎,做過5次矯正手術;因長期投入工作,造成「呼吸肌肉」過勞,3次嚴重昏迷瀕臨死亡,如今每天都必須頭帶正壓呼吸器、身睡在俗稱「鐵肺」的負壓呼吸器中(目前他是全球唯一併用正、負壓呼吸器的患者),整晚都無法翻身。即使如此,黃鴻隆仍積極向上,26歲就考取了會計師證照,黃鴻隆是輪椅上的小巨人。身體的缺憾,限制不了他卓越的靈魂。他突破重重逆境,擁抱生命的樂觀精神,為社會帶來鼓舞人心的正向力量。
閱讀更多
2024-02-29
廣告企畫製作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0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發現,35.7%(男性36.7%,女性27.8%)的成人吸菸者在過去一年曾嘗試戒菸卻戒菸失敗,其中74.9%的受訪者表示,戒菸維持時間不到1個月;依據國內研究,成年男性嘗試戒菸的平均次數在3次以上,依國際實證研究資料顯示,若不靠藥物或諮商,靠自身意志力來戒菸成功率僅5%至10%;反觀,若是有專業的協助下,戒菸成功率可達30%,大幅提升戒菸成功的可能性。
閱讀更多
2024-02-02
NOW健康
台灣人口近視率全球數一數二,視力健康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你有想過早日擺脫惡視力的束縛嗎?隨著眼科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中年之後想恢復良好視力狀態,甚至沒有老花、白內障,其實可以不需等待。
閱讀更多
2024-01-31
胡肇芳 整理
2024年以來台股走勢相對震盪,盤點56檔台股ETF今年以來每天規模增減情況,僅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最受投資人青睞,14個交易日中規模日益增加。00929在00919之後,今年來規模日增天數為13天,另外00927、00733、00935也都有10天以上的規模增加天數。整體來看,無畏大盤跌勢,投資人對於穩定配高息的台股ETF持續買單。對於00919這檔ETF為何這麼香?不敗教主陳重銘認為,00919在2023年一整年的含息總報酬是46.76%,當含息報酬遠高於配息率,就表示除了股息之外還有超額的報酬,也就是說,去年大部分00919的投資人,都是「領股息又賺價差」。
閱讀更多
2024-01-26
NOW健康
50歲男性最近3個月開始感到下背痛,且左邊下肢痠麻,吃止痛藥並復健幾個月,症狀仍未改善,而下肢痠麻導致他行走 不便 ,生活中常差點跌倒。該名男子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是第4、第5節腰椎椎間盤突出,還壓迫到左側神經,在醫病共識下接受脊椎內視鏡手術,他在術後隔日便出院回家,術後3個月已經可以正常走路,也沒有疼痛痠麻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1-09
優照護
編按:台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據國發會統計,2022年扶養比為42.2,每4個青壯年就要扶養1位老人;而推估至2030年高齡人口增加、工作人口更少,平均每2.7人就要扶養1位長者,到了2050年,扶養者更只剩下1.4人!面對扶養比陡升,一旦家中長輩需要照護,恐怕人力調度成難題。曾有網友表示長輩在家沒人顧,容易發生意外,但想把老人送到安養院,卻淪為「不孝」的代名詞,甚至被指為「遺棄」,引發兩派論戰。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指「不知道曾幾何時開始,在台灣把老年人送往安養院是一件被認為子女不孝、父母丟臉的事情。明明在事實上,是怕他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會發生意外,也避免一個人胡思亂想才送去的,何況安養院也是要付錢的,怎麼會淪為不孝的代名詞?」對此,有網友認為把長輩送到安養機構「像是被遺棄」、「餘生在一個不認識的環境、沒有家人陪,你覺得可以嗎」、「如果有能力就請外籍看護,加食宿一個月也才3萬,多站老人家的角度想想吧」。另一派人則認為,「安養院24小時有護士和長照師隨時顧著,不會離開視線,對長輩來說反而比較安全」,而且外籍看護其實也不是很專業,「動作粗魯還要看運氣,求遇到好一點的」。更有人直言:「說要自己顧的,24小時顧個3天就知道了」。難道居家親顧才是「真孝道」?究竟選擇居家照護、安養機構、外籍看護等各種方案時,怎樣做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4-01-08
黃明惠 整理
又到領年終獎金的旺季,國內多家銀行端出新台幣高利活存優惠專案,不只要吸新用戶,也瞄準了農曆過年紅包放大術。究竟「錢存哪家銀行,利息賺最多」?《今周刊》整理2024年各家銀行推出的數位帳戶最新專案,一次看懂把錢存哪裡最優!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