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蔡佳伶整理
台灣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然而許多癌友在治療過程中常發生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問題,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顯示,約40%的癌症病患死因是營養不良,而非死於癌症本身。臨床研究更顯示,體重在6個月內下降5%以上並合併倦怠無力、厭食、嗜睡、蒼白等,醫學上稱為惡病質(Cachexia),將加速死亡。60歲的許先生末期胰臟癌,味覺異常轉變,吃東西一律覺得很鹹,食不下嚥,體重在半年內從55公斤直線下降到38公斤。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表示,這是癌症患者常見的惡病質,透過居家醫療,每週1至2次的到宅看診,以中藥和針灸協助患者提升食慾,才有足夠的營養抗癌,味覺也慢慢恢復。
閱讀更多
2025-02-07
郭美懿
近期流感疫情升溫,統計第4週(1/19~1/2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6.2萬,創近10年同期最高,預估開工後1至2週還有上升趨勢。民眾搶打流感疫苗之餘,近日赴中醫門診希望增強免疫力的人數也增加,中醫師特別提供5招養生法,讓民眾在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也能夠輔以 中醫調理 ,抵抗病毒入侵。
閱讀更多
2025-01-15
郭美懿
據國健署最新統計,2022年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達13萬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儼然成為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癌症患者除了身心需承擔突如其來的生活驟變,也常會擔心自己是否能挺過化療的相關副作用。其實中醫在這方面可提供幫助,透過 中醫調理 減輕化療副作用,還能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4-11-29
蔡曉萱 整理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有沒有發現自己動不動就打噴嚏、鼻子癢?對此,42歲的張小姐深有同感。從就學時期開始,過敏性鼻炎就嚴重影響了她的學習和生活品質,每到秋冬總是被過敏性鼻炎折磨到睡不好、生活受影響。
閱讀更多
2024-11-11
郭美懿整理
很多人透過 中醫調理 體質,但對於所謂的「體質」卻一知半解,常以為疲憊、很累一定是「氣虛」,口乾舌燥就是「燥熱」。其實「體質」會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同時也會因後天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環境、甚至年齡等因素而改變。若是未經診斷就自行進補,恐怕適得其反,沒達到養生目的,反而傷身。
閱讀更多
2024-11-08
蔡曉萱 整理
全台約有500萬人一生中至少出現過一次蕁麻疹,其中高達16萬人受慢性蕁麻疹所苦。醫師提醒,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極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引發憂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應及早就醫診治。而現在不只能靠西醫緩解蕁麻疹症狀,也能搭配 中醫調理 ,擺脫反覆發作的困擾。
閱讀更多
2024-09-03
蔡曉萱 整理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難免有些腸胃問題,但你可知道,長期的胃腸不適可能隱藏著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廖光福指出,反覆的脹氣和火燒心症狀背後,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祟。
閱讀更多
2024-09-03
蔡曉萱 整理
炎炎夏日,許多人飽受蕁麻疹之苦,尤其在夜間更是讓人難以成眠。48歲的陳小姐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夏夜,手臂便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搔癢難耐。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讓她心浮氣躁。然而,這些症狀到了隔天早晨又消失無蹤,讓她感到十分困惑。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中醫科梁智淮醫師表示,這是蕁麻疹的典型表現之一。中醫稱之為「風疹塊」或「癮疹」,多因體內正氣(抵抗力、免疫力)不足,導致皮膚調節能力失衡,加上外界過敏因子如陽光、冷熱、壓力等因素侵擾而引發。
閱讀更多
2024-07-24
錢政弘 醫師
我常聽到病患詢問:「我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這時候我會問:「你早餐吃什麼?」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這2樣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我會提醒他們:「吐司和麵包是用油去揉麵粉做出來的,越鬆軟好吃的麵包,油加越多,早餐要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
閱讀更多
2023-12-01
NOW健康
時序進入秋冬,又到了乾癬病友容易復發,甚至惡化的季節!乾癬屬於慢性發炎的皮膚病,患者常因紅腫斑塊和脫落的皮屑覺得搔癢不適,甚至對外表感到自卑、產生心理壓力,帶給病友的困擾不只是生理,還包含心理。但其實乾癬並不具傳染性,透過中醫內外耐心調理,有機會達到不易再犯的治療目標。
閱讀更多
1/ 5
第 1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