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2
謝富旭
昨日(2021年10月26日)我在台北市與許多朋友分享「如何用股票投資存退休金」。我認為值得與《存股助理電子報》的訂閱戶分享演講內容。每個人都渴望追求財富,但卻對財富內涵欠缺深刻的理解。其實「Mr. Money」的個性與脾性遠比我們想的要難以捉摸。
閱讀更多
2023-02-18
周文偉(華倫)
許多投資人會問我一個問題,如果帳面上已經賺了很多,現在賣掉就等於賺了超過10年的股利,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這個問題在股市處於多頭的時候,特別容易被提出。請大家先思考一下,如果是在空頭市場,同樣會有不少投資人提出類似問題:帳面上已經虧損很多,現在賣掉就等於賠了超過10年的股利,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這2個問題本質上差異不大,雖然一個是帳上大賺,一個是帳上大虧,但其實都是在「考驗人性」。有人說,當帳面獲利20%、30%時,心理素質良好的存股族可以耐得住,但是當帳面獲利達到70%、80%,足以抵過10年股息,甚至帳面獲利超過100%時,很多存股族心中都會出現小天使與小惡魔對抗的糾結情緒,一邊是忍不住想獲利了結,一邊是怕賣了之後,再也買不到這種長年累積下來的便宜股票,究竟這筆資金應該繼續存?還是可以先獲利了結,尋找更好的存股標的?
閱讀更多
2023-02-15
樂透人生─吳家揚
想賺大錢,台灣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而在股票投資族群中,真的有一種「搞不清楚狀況又懶惰」、卻意外贏得超額利潤的好命人,而這全因為他們做對了一件事情。
閱讀更多
2022-11-11
長田淳司
所謂投資,是把資金投入不確定的將來,因此可能成功,當然也可能失敗,雖然只想投資會成長的個股,但世事不可能盡如人意。直到今時今日,我也還是會失敗,不過在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則以「不曉得該投資什麼股票才好」的失敗占多數。
閱讀更多
2022-11-08
嫺人
回想起來,為什麼我剛退休的頭2、3年對於退休準備金會有高度的緊張感,是因為我雖然有理財的習慣,但有4件關鍵的事我從來沒有具體思考過:
閱讀更多
2022-06-24
彭蕙珍
理財達人郭俊宏退伍後就進入科技業,並開始投資。他幸運搭上科技業員工認股潮,認購自家公司,賺了7倍,也曾經做科技基金投資大賠70%。經歷過股市多空洗禮後,他開始保守投資,「我不再奢望一張股票可以賺7倍,投資只要一年獲利10%就好。」「我很懷念獲利7倍的時候,但很快就被打回現實,幸好,我學到了很好的觀念。」過著簡樸生活的他更體認到一件事:「明明我每月花費頂多3、5萬元,為何想靠投資賺幾千萬元?」於是,調整投資方式。現在,投資3檔月月配息基金,過著穩穩月領10萬元的半退休生活。
閱讀更多
2022-04-21
吳宜勲(老吳)
存股對自己而言是不斷進化與修正,選股標準歷經1.0、2.0到3.0版,之後不確定會不會有4.0版,但如同大家熟知的那句話:「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一直在改變。」所以定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也是必須的。
閱讀更多
2022-04-08
Donna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對於一個單親媽媽,當時身邊帶著兩個年幼小孩,一個 5 歲、一個不到 3 歲,在最需要「愛」與照顧的階段,我卻每天像是個陀螺轉個不停。上班 8 小時是基本,當然偶爾也會加班。若準時下班,從安親班接小孩回家,也已經 7、8 點,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少得可憐。
閱讀更多
2022-03-11
盧燕俐
「燕俐老師,我有聽你的話,定期定額買ETF,但是我覺得0050太貴了,淨值居然已經超過100,不像0056淨值還不到30,看起來更具漲相!」2020年夏天,一位年輕小資族在理財論壇結束後,特別留下來跟我聊聊他的心得。但是,我忍不住直搗問題的核心,「既然採取的是定期定額,又不是單筆買,就不必在乎淨值高低,反正每月投入的金額都一樣,應該在乎的是,到底0050還是0056,哪一檔才能長期創造更好的報酬率。」
閱讀更多
2022-03-08
彭蕙珍
巴菲特說:「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台股跌破年線時,市場瀰漫一股低氣壓,但對存股族來說,此時正是逢低進場佈局的好時機。《最強散戶翻身買股術:從10萬到1億的籌碼必修課》作者麥克連建議,當股市跌深時,可以買台積電和0050。 「台積電最好的買點是當股市跌到10年線時,上一次是在2020年3月,當時台股跌到8523點,台積電跌到了235.5元。然而,這個機會平均約3~5年才會遇到一次。」
閱讀更多
2/ 6
第 2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