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
台灣好食材Fooding
一到夏天,有些人可能這裡癢、那裡也癢,全身抓個不停,醫師表示,由於氣候濕熱,汗液刺激使皮膚發炎惡化,多吃綠豆、苦瓜、冬瓜、菊花等清熱解毒的食物,有助於改善體質,才能根治過敏、感染發炎、汗疱疹和灼熱症狀喔!
閱讀更多
2020-03-13
華人健康網
你「大便」過後,大便有黏在馬桶?會留意自己大便的便便狀態嗎?有不少網友曾詢問:「大便黏馬桶,是身體哪裡有問題?」、「聽說便便黏黏的代表體質出問題、容易罹癌症,真的嗎?」到底是不是真有這一回事?就讓我們聽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吧!
閱讀更多
2020-03-05
何玉華中醫師
出現發燒、咳嗽痰多、頭痛、喉嚨痛症狀是感冒,還是過敏?近日進入到24節氣的「穀雨」,是春夏交接之際。不只早晚溫差大, 雨水也明顯增多,但最近下過雨的晚上,在夜燈照射下,眼前霧朦朦的,空氣中的懸浮的污染物並未因雨水消散,再加上潮濕,讓許多患者前來看診時,都會問我:「醫師,我怎麼一直在感冒,感冒都沒好。」其實,很多不是感冒,而是過敏。
閱讀更多
2020-03-05
邱宜君
現代人對於維持體態輕盈有著強烈需求,市面出現各類消水腫天然茶飲包,以紅豆水、薏仁水、玉米鬚茶最受歡迎。這3款茶飲在中醫理論中確實都具排濕利水功效,不過中醫提醒,其特性和注意事項仍略有不同,應視自身體質挑選和調整。
閱讀更多
2020-02-27
華人健康網
俗諺:「女人的命運,頭髮來改變」。中醫認為,狂掉髮、冒白髮,可能是「腎虛、血虛」,建議應多吃黑色食物「入腎氣」,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或是生理期結束後,適量補充紅棗、枸杞「補益精血」,防止掉頭髮與預防白髮生成。
閱讀更多
2020-02-24
林芷揚
最近正值COVID-19(武漢肺炎)流行時期,勤洗手、保持手部衛生非常重要。適當的洗手可避免傳染,但許多民眾因頻繁噴灑酒精、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或是因本身為過敏性肌膚又頻繁洗手,引發濕疹或接觸性皮膚炎,導致皮膚紅腫、脫皮、搔癢、粗糙等,相當不適。
閱讀更多
2020-01-28
林芷揚
45歲劉小姐因工作忙碌,長期三餐不正常,本身即患有胃部疾患,又正逢春節假期,餐餐大魚大肉,零嘴、糕餅更是毫無忌憚地吃,結果又是腹脹、腹痛、胸悶,又是消化不良、便祕,自行服用胃藥,症狀仍反覆出現,而且年假才幾天,肚子就胖了一大圈!
閱讀更多
2020-01-08
NOW健康
秋冬之後,早晚溫差大,麻辣鍋店生意越來越好,不過,中醫師提醒,更年期前後的熟女應該盡量少吃麻辣鍋,如果吃多了含有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以及羊肉、牛肉等熱性食物,恐更容易盜汗、熱潮紅,難以入睡。
閱讀更多
2020-01-07
今周特刊
養好脾胃有幾個重點大穴,包括足三里、中脘、氣海、 上巨虛穴等。陳建宏特別提出8個腸胃常見的症狀,給予穴位治療上的建議,並掌握331原則, 每周3次,每次每個穴位按壓3分鐘,力道約3∼5公斤,可早晚各進行1次,就能達到舒緩症狀、改善腸胃功能的效果。
閱讀更多
2020-01-03
華人健康網
冬天睡神糾纏,怎麼睡都睡不飽好疲勞,四肢莫名水腫、頭昏腦沉,排便不乾淨,尤其漸漸變肥胖卻瘦不下來等,有這一些困擾的人,大概脫離不了中醫所謂的「濕邪」。中醫有一句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難怪排濕是很重要的養生關鍵。中醫針對排除濕氣有法寶,特別推薦一味「排濕四神湯」,大家不妨趕快筆記學起來。
閱讀更多
5/ 11
第 5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