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冬天

顯示第 2212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短短一場戲,拍了8小時!享受生活新體驗,我當了一天臨演

tCol 2020-06-0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短短一場戲,拍了8小時!享受生活新體驗,我當了一天臨演

能在第三人生有全新的生活經驗,真的是再開心不過的事。日前,我的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同學要拍他的畢業短片,找我去當其中一場餐廳戲裡的臨時演員。雖然沒有台詞,但仍讓我度過戰戰兢兢的一天。

閱讀更多

一起小旅行、到高級餐廳吃飯,共度退休時光!預防「熟年離婚」,50歲開始這樣生活

tCol 2020-06-08

保坂隆

一起小旅行、到高級餐廳吃飯,共度退休時光!預防「熟年離婚」,50歲開始這樣生活

「等我退休,我想要回到故鄉北海道,在那裡建造一間小小的房子。夏天就待在北海道, 冬天 則住在東京,這樣來來回回,不是很有樂趣嗎? 」即將退休的一位男士,對他的妻子提出了這個建議。本來他非常有自信,認為對方一定會欣喜地接受,沒想到妻子居然給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希望老後能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等你退休,我們就離婚,我想要一個人到京都去住。」

閱讀更多

「斷捨離」從自覺開始!不是「擁有」就好,快樂第二人生,其實不需要那麼多

tCol 2020-05-15

山下英子

「斷捨離」從自覺開始!不是「擁有」就好,快樂第二人生,其實不需要那麼多

「強迫」的態度不會讓父母付諸行動。「強迫」的態度是一種施加在對方身上的暴力行為。「強迫」的態度只會使父母抗拒。「強迫」的態度無論是自己或父母,都無法接受並尊重對方。

閱讀更多

母親第二次中風後,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不容易!中年後想過得快樂,一定要牢記2件事

tCol 2020-05-04

吳若權

母親第二次中風後,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不容易!中年後想過得快樂,一定要牢記2件事

媽媽第二次中風住院的那七天,給我帶來深刻的省思,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很不容易,但必須開始。從前的我,是為她而活;此後的我,是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教養,是為放手做準備!不怕養出惹事的孩子,她告訴孩子:18歲就要開始經濟獨立

tCol 2020-04-30

小熊媽(張美蘭)

教養,是為放手做準備!不怕養出惹事的孩子,她告訴孩子:18歲就要開始經濟獨立

身為父母,或許該做的是提醒孩子: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提早做好獨立的準備!

閱讀更多

黃昏之戀感情更好!「我花了52年才找到他」人生別再設限,快樂是自己找的

tCol 2020-04-22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黃昏之戀感情更好!「我花了52年才找到他」人生別再設限,快樂是自己找的

希爾克和謝爾蓋相遇並相戀,正好是他們面臨第三次轉變的時候。就像希爾克所說,他們都開始思考自己在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閱讀更多

拉肚子不是飲食不潔,而是大腸癌?排便出現3大症狀,小心都是癌症警訊

tCol 2020-04-17

林芷揚

拉肚子不是飲食不潔,而是大腸癌?排便出現3大症狀,小心都是癌症警訊

20211022編按:前立委朱高正週五(10/22)晚間7點多,因大腸癌病逝萬芳醫院,享壽67歲。朱高正好友、前立委林正杰在臉書寫下「高正,所做已做,不枉此生,安息吧,同志。」朱高正去年因大腸癌兩度入院,今年初又因為局部腫瘤復發,侵犯到周圍器官,入住萬芳醫院治療,前後已經治療約兩年,知情人士說,本周三他進去搶救後,多重器官衰竭,週五便離世。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如何能夠警覺大腸癌病徵呢?每天解便的型態就要注意!

閱讀更多

疲勞、嗜睡又睡不飽?原來是「春困」!中醫師5招找回好精神

tCol 2020-04-06

林芷揚

疲勞、嗜睡又睡不飽?原來是「春困」!中醫師5招找回好精神

每到春天,就容易感到疲勞、嗜睡、睡不飽、沒精神嗎?從中醫角度來說,可能是「春困」上身!

閱讀更多

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上)

tCol 2020-03-25

林芷揚

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上)

2007年,林靜君年僅31歲的妹妹忽然傳出腦中風消息。妹妹是虔誠的佛教徒,吃素、愛運動,非常健康。「我都覺得如果是發生在我身上,還比較合理,因為以前當記者,生活型態比較不正常。」旅居紐西蘭、下一站準備前往澳洲的林靜君中斷計畫,趕緊帶著女兒回到台灣。飛機降落的那一刻起,老天爺給的一連串生命功課,即將引領她走向不同的未來。

閱讀更多

戴口罩、酒精洗手抗肺炎?醫曝不只新型冠狀病毒...家中「隱形殺手」是這2個,恐致失智、多種癌症

tCol 2020-03-17

照護線上

戴口罩、酒精洗手抗肺炎?醫曝不只新型冠狀病毒...家中「隱形殺手」是這2個,恐致失智、多種癌症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