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前輩

顯示第 101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46

50歲後,只做令你喜悅的事!6問題找出內心「真正想要」,讓人生更精采、心情愉快

tCol 2020-08-31

魏惠娟, 王梅

50歲後,只做令你喜悅的事!6問題找出內心「真正想要」,讓人生更精采、心情愉快

面臨下半場人生,想一想你的「行動起點」是什麼呢?很多人會在這裡卡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不知道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閱讀更多

不吝表達喜悅,不忘讚美他人!受照護者應具備的10大素養,讓照護關係和諧、良好

tCol 2020-07-21

上野千鶴子

不吝表達喜悅,不忘讚美他人!受照護者應具備的10大素養,讓照護關係和諧、良好

我之所以研究照護相關問題,是希望自己能成為「聰明的消費者」,否則就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服務品質。以下是依據我研究成果所整理出來,如何能享受良好照護服務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受照護者應具備的十大素養。

閱讀更多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做到3條件當個「快樂寡婦」,女人50後的生活盡興又充實

tCol 2020-06-18

上野千鶴子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做到3條件當個「快樂寡婦」,女人50後的生活盡興又充實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事實上,在日本,年過六十五歲的女性銀髮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五十五%,其中喪偶者占四十六.一%,離婚者占三.五%,未婚者則占三.三%。反觀男性,則維持十七%的極低比例。女性年過八十,有八十三%處於單身狀態。

閱讀更多

死亡教我如何活:感受智慧的年輪,打造獨特生命價值,並留下自己的痕跡

tCol 2020-06-09

特掃隊長

死亡教我如何活:感受智慧的年輪,打造獨特生命價值,並留下自己的痕跡

有次我前往某戶人家處理遺體,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屋子裡必定瀰漫著哀傷氣氛,然而,這戶人家卻不是如此。一到現場,我看見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滿場飛奔嬉鬧,大人們也正和久違的親友聊得熱絡,完全沒人出面制止孩子嬉鬧,絲毫不見喪禮常見的沉重氣氛,然而,這樣我反而比較好工作。這個案子的往生者是一位年長男性。遺容帶著笑意,看起來十分安詳,孫子們和遺孀都圍在他身旁。一個年紀約莫小五、小六的孫子,開口問了奶奶許多問題。我一面做著手邊的工作,一面靜靜聽著。

閱讀更多

通姦除罪化,便宜了第三者?婚姻是自己的,不是法律的

tCol 2020-06-04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十一

通姦除罪化,便宜了第三者?婚姻是自己的,不是法律的

Q:我是啟邁,今年55歲,我跟妻子雖然關係還好,不過公司裡有位女同事更吸引我,她也對我很有意思。她是很獨立的不婚主義者,跟我上過兩次床,但也沒有黏著我說些什麼,很乾脆,讓我很安心。現在台灣終於也將通姦除罪化了,以後我多偷吃幾次也沒關係嗎?

閱讀更多

退休這堂課要有KPI   也需要練習

tCol 2020-04-22

白宜君

退休這堂課要有KPI 也需要練習

嘉裕西服前總經理江育誠將在5月初推出新書《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他與牙醫作家李偉文在一個午後相聚,暢談兩人不論是身居要職,還是退休後打造第二人生,都讓自己時刻掌握主導權,用管理者的專案精神與赤子般的好奇心,對生命全力以赴。

閱讀更多

家人變仇人、子孫對簿公堂...為什麼「富不過三代」似乎是全球華人企業的詛咒?

tCol 2020-04-13

胡瑞志Jay Fu

家人變仇人、子孫對簿公堂...為什麼「富不過三代」似乎是全球華人企業的詛咒?

當一個家族累積了一定的財富,無論喜不喜歡,他都必須面對財富傳承的問題。

閱讀更多

人一生最接近你的只有60個朋友...中年後,沒有交集的人果斷刪除!不要留下一堆爛蟲吃掉你快樂的根本

tCol 2020-03-25

雪兒Cher

人一生最接近你的只有60個朋友...中年後,沒有交集的人果斷刪除!不要留下一堆爛蟲吃掉你快樂的根本

有文指出,一個人有60個朋友之說,也就是終期一生能最接近你的也只有將近這60人。

閱讀更多

婚姻的表面是愛情,骨子裡則是犧牲、奉獻與妥協「丈夫離婚後很快再婚,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

tCol 2020-02-06

黃大米

婚姻的表面是愛情,骨子裡則是犧牲、奉獻與妥協「丈夫離婚後很快再婚,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

這是卡位戰,戲棚下的人站久了就能粉墨登場,上台當台柱。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暖醫:教大家戴口罩不是鼓吹大家「無時無刻要戴」是建議「四種人」才要!

tCol 2020-02-04

Icu醫生陳志金

武漢肺炎》暖醫:教大家戴口罩不是鼓吹大家「無時無刻要戴」是建議「四種人」才要!

「你好,我是一個高中生,平時也有追蹤您,對您深感敬佩。因為我爸媽堅持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醫生,但是我想發文呼籲大家,可以請您代我發文嗎? 謝謝您」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有關疫情的訊息,有心情抒發的、有防疫建議的,大部分是焦慮的詢問,我實在無法一一回覆。當我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我本來也想「已讀不回」的。我跟大部分的大人一樣,陷入了這樣的思維:「你小孩子有什麼要呼籲的?」但是,突然我又覺得,不能讓這麼一位勇敢寫出這訊息的孩子失望....所以,我還是禮貌性的回了:「發什麼文呢?」結果,我看到這位高中生寫的文章,非常的感動!我答應代他發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