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NOW健康
入冬以來低溫不斷來襲,天冷血管過度收縮、血壓上升往往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根據衛福部公布109年國人10大死因,心臟病是國人健康第2號殺手。醫師指出,除年紀大血管老化因素,一般人錯誤的飲食習慣、不運動,及高壓忙碌生活,都可能在體內埋下健康未爆彈。
閱讀更多
2021-09-15
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
編按:資深藝人龍劭華9/14晚間猝逝,享壽68歲,傳出他曾在當天下午心臟感覺不舒服,卻沒有及時就醫導致遺憾發生,醫師多認為可能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所致。過往龍劭華曾在2018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擔任健康大使,自曝一天吃十餐還體重變輕8公斤,一檢查才發現已經患有糖尿病。因此,他從2009年起靠藥物控制,但12年來卻抗拒回診,直到疫情關係有了空檔才回診,發現指數全面飆高,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2倍,他才開始積極回診。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導致 動脈硬化 、嚴重恐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超過3成,就算是緊急送醫,仍有半數病人來不及做心導管手術就死亡。糖尿病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不好結果,尤其是血管健康。當血管受損,自然就會引發各處器官的損害,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21-08-27
李易紓整理
近日發生不少接種高端疫苗或AZ疫苗猝死案例,包括九把刀岳母施打AZ四天後身體產生劇痛後不幸離世,另外有位基隆40多歲無慢性病史女性,則是早上接種高端疫苗,下午即因胸悶、手腳麻痺症狀,前往台大掛急診時昏倒,隨後搶救無效晚間去世。不少醫界專家看了這兩個案例,都推論是主動脈剝離。
閱讀更多
2021-08-11
照護線上
正值壯年的黃先生雖然才四十多歲,不過在幾年前便已體驗過心肌梗塞的慘痛經驗。出院之後,黃先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很積極與醫師配合控制高血脂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21-05-31
石黑成治
每年到了容易感冒的季節,總有一種元素會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它就是鋅,化學元素標示為Zn。鋅在人體中的含量僅次於鐵,是豐富的微量金屬。鋅可以啟動免疫反應,讓感冒快快好鋅是複製基因時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體內兩千種以上酵素的催化劑成分。當病毒和細菌侵入人體時,淋巴球和巨噬細胞等白血球表面的受器,就會開始進行確認的工作。接著,讓鋅快速地進入細胞內啟動免疫反應,這時會增加具有抵抗病毒和抑制腫瘤增生作用的「干擾素」。
閱讀更多
2021-04-16
丁彥伶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2021-04-12
照護線上
肥胖是現代社會中相當常見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年人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比率達44%,其中男性比率達51%,女性比率達36%。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肥胖會讓健康亮起紅燈,並非福氣的象徵。
閱讀更多
2021-04-06
李易紓
女性45-52歲後進入更年期階段,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會產生不少生理上的不適,像是熱潮紅、盜汗、夜汗、失眠、心悸、情緒不穩定、皮膚萎縮、陰道乾澀或發癢、尿道萎縮、尿道炎、尿失禁等,都讓女性朋友非常辛苦。針對更年期症狀,國健署建議,可以巧用飲食來舒緩改善不適症。
閱讀更多
2021-04-01
李易紓
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59歲中壯年中,有5~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
閱讀更多
2021-03-04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春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主要是這時候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很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調節能力不好的人就容易突發心臟病。例如冠心病是心臟血管阻塞所引起,也就是一般常說的 動脈硬化 ,當血管狹窄或阻塞,血液不易通過,會造成心臟缺氧而引發心絞痛;甚至導致心臟肌肉壞死,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猝死。除了氣候因素,壓力也是心血管天敵。如果平時工作壓力大又缺乏運動,遇到天氣驟變,會加速血管硬化,也增加中風及心臟病突發的機會。
閱讀更多
5/ 15
第 5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