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郭美懿
一日之計在於晨,但一份針對亞太11地區中進行的調查卻顯示,台灣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沒有天天吃早餐的習慣。而就算有吃早餐,也有高達7成人沒有攝取蛋白質食物、8成沒吃蔬果,然而脂肪攝取比例卻是亞太之最!營養師提醒,吃錯早餐不僅讓人昏昏欲睡、記憶力降低,更可能導致血糖劇烈波動,增加罹患糖尿病、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1-05
塚本亮
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會遇到順利與不順利的波動起伏。一帆風順時,心情也會很好,所以不容易感到疲勞。但是遇到稍微停滯不前時,就會讓人覺得「有點疲倦困頓」。當你出現這種感覺時,請你馬上安排一次欺騙日,因為當你無法再繼續下去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逼自己了。
閱讀更多
2024-01-04
郭美懿
國人牙周病盛行率超過8成,特別是隨年齡增長後伴隨缺牙問題,往往影響咀嚼能力,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均,甚至提高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失智等風險。不過要補缺牙時,許多人往往在「植牙」與「活動假牙」之間猶豫,擔心植牙費用太高,活動假牙則不美觀又不舒服。醫師表示,其實可以植牙當支柱搭配活動假牙,減少黏膜負擔,不僅提升美觀度,也改善活動假牙不好咀嚼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3-12-28
照護線上
「醫師,我最近體力變很差,食慾也不好,只要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60多歲的王先生抱怨。「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骨頭都會痛,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先生捶了捶大腿。
閱讀更多
2023-12-18
南宮仁
安靜的夜晚,一個乾瘦的中年男子進到了急診室裡。他以緩慢的動作,坐到了我身前的圓形椅子上。近看才發現,他因病態看起來更瘦弱了。陳舊的衣袖下,他伸出了纖細瘦長的手臂。他的衣物與身體相比過於寬鬆,比起穿上,更像是披上了一塊布料。
閱讀更多
2023-11-23
田臨斌(老黑)
陳婆婆是我在船上認識的乘客,她是香港人,那年88歲,隨女兒住在加拿大多倫多,身形雖然矮小,講話時嘴唇有時會不自主抖動,但行動靈活,頭腦清晰。
閱讀更多
2023-11-03
楊沁弦
大多數人以為要克制食欲和改善暴食,應該要「忍」,以為靠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出現了暴食問題就說明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和身體抗衡了。食欲才會像洪水般無法抵擋,需要做的是從根本修復生態。
閱讀更多
2023-10-27
楊沁弦
簡單地說,如果睡不好,身體就會感到生存狀態不好,就容易遇到減肥停滯期。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身體的炎症反應會加劇。前面也說過,炎症導致脂肪合成,慢性炎症會加劇胰島素拮抗。炎症也會造成身體壓力、焦慮等問題,促進皮質醇濃度升高。環環相扣。所以,睡眠問題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閱讀更多
2023-10-16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四年前台灣制定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衛福部最新統計,迄今僅有六點二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書」,三點九萬人願意安寧。為提高民眾意願,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公布三大措施,其中最快明年起,由健保支付每小時二千至三千多元諮詢費。
閱讀更多
2023-10-06
NOW健康
坊間流傳飯後由於口腔環境會呈酸性,30分鐘內刷牙會使牙齒的琺瑯質被破壞,但也有部分民眾認為飯後刷牙才能有效清潔牙齒,針對飯後究竟該不該立即刷牙的觀點眾說紛紜,碧礽牙醫診所院長吳碧礽認為,飯後應立即去漱口或刷牙,將殘留在口中的食物殘渣清除,避免食物殘留導致口腔環境變酸性而危害牙齒健康,飯後立即刷牙是不會破壞琺瑯質的,反而是飯後不漱口或刷牙,才容易導致蛀牙或演變成牙周病。
閱讀更多
3/ 27
第 3頁,共 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