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同意書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15

簽了意願書還是被急救插管了!前妻痛哭:他如果死了我怎麼辦?

tCol 2019-12-16

吳宛育

簽了意願書還是被急救插管了!前妻痛哭:他如果死了我怎麼辦?

雖然簽了意願書,但阿文伯還是被急救了!團隊決定要好好跟前妻聊一下,主治醫師、安寧共照師和我,趁阿文伯在急救時和前妻及女兒談一下目前的狀況,前妻直言:「怎麼可以放棄!」、「放棄他就死了!」、「他如果死了我怎麼辦?」前妻的反應和之前冷淡不理,完全不同。主治醫師解釋了一下阿文伯的病情,他有慢性肺阻塞,胃癌肝轉移,病情是持續惡化,前妻說:「我知道,但是怎麼會這麼快死?」主治醫師再度解釋,其實病人入院肺炎感染嚴重,且從原本左下肺浸潤發展至雙肺,他已經撐了一段時間了。我再補充:「其實他自己知道狀況不好了,所以他打了電話給妳,跟妳說對不起。」前妻很驚訝地看著我怎麼會知道,本來我想特別再多說一些阿文伯的心情,但此刻最重要的是,希望趕緊讓家人達成共識,不要再繼續急救了......

閱讀更多

她急簽放棄急救,竟是不想造成子女的麻煩!3件事告訴我們:準備後半生,是一個人的體貼

tCol 2019-11-20

楊智鈞醫師

她急簽放棄急救,竟是不想造成子女的麻煩!3件事告訴我們:準備後半生,是一個人的體貼

衝刺前半生,是一個人的精彩 ;準備後半生,是一個人的體貼。

閱讀更多

母親拿放棄急救同意書給兒簽,告誡以後不要救她;不想增加兒女負擔,簽署意願書該知道的5件事

tCol 2019-11-07

楊智鈞醫師

母親拿放棄急救 同意書 給兒簽,告誡以後不要救她;不想增加兒女負擔,簽署意願書該知道的5件事

「救到底」與「好好走」之間,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平衡、尊重生命、不輕言放棄,做出對生命最好的決定與努力。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急救」、「插管」、「放棄急救」等名詞的反思。

閱讀更多

放棄急救吧,我們在救媽媽,還是讓她不得善終?

tCol 2019-10-28

黃勝堅

放棄急救吧,我們在救媽媽,還是讓她不得善終?

錢大元看著手上這張依民國100年1月26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新修規定,錢家祖孫已成年的人,三代十八個人共同簽署的「放棄急救 同意書 (DNR)」心中百感交集。

閱讀更多

他幫病人裝葉克膜,心臟功能恢復...晚上竟鮮血外噴救不回!柯文哲40歲領悟:重拾謙卑,才能從科技回到人性

tCol 2019-09-26

柯文哲

他幫病人裝葉克膜,心臟功能恢復...晚上竟鮮血外噴救不回!柯文哲40歲領悟:重拾謙卑,才能從科技回到人性

醫生固然有治療病人成功的喜悅,也常常要面對病人很可能死亡的無奈。醫生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厲害......當勝利投手容易,當敗戰投手很痛苦。你願意承擔嗎?

閱讀更多

就醫前不久丈夫才去世、小孩皆尚未成年...子宮頸癌病患微笑簽「放棄急救同意書」

tCol 2019-09-24

楊育正、楊惠君

就醫前不久丈夫才去世、小孩皆尚未成年...子宮頸癌病患微笑簽「放棄急救 同意書

孟蓮臨終時疲憊的笑容,許多年來,常浮現在我的腦海。

閱讀更多

【安寧善終】她罹卵巢癌恢復5年癌症復發:我希望生命最後,在家道別

tCol 2019-09-24

楊育正、楊惠君

【安寧善終】她罹卵巢癌恢復5年癌症復發:我希望生命最後,在家道別

二○○○年的夏天,我帶著即將完成國家衛生院婦癌專科醫師訓練的六個學員,到美國參加美國婦癌學會,順道拜訪美國西岸幾個主要的癌症中心。參訪結束前,訓練計畫的國際老師──知名婦癌專家里奧.拉加西(Leo Lagasse)教授在他洛杉磯的家裡設宴款待我們。

閱讀更多

她不敢為夫簽放棄急救...深怕被全家人責備冷血殺夫!柯文哲:我說他死了,他就死了

tCol 2019-09-24

柯文哲

她不敢為夫簽放棄急救...深怕被全家人責備冷血殺夫!柯文哲:我說他死了,他就死了

「簽下放棄急救 同意書 的瞬間,不是殺人兇手,就是天使。」

閱讀更多

年輕想當老師遭父母反對!他病逝如願當上「大體老師」,全家人含淚支持...「在這裡,我們生死兩相安」

tCol 2019-09-23

林芷揚

年輕想當老師遭父母反對!他病逝如願當上「大體老師」,全家人含淚支持...「在這裡,我們生死兩相安」

不少民眾對安寧病房的刻板印象是「等死的地方」,事實上安寧緩和醫療是幫助病人獲得身心靈的平靜,不但身體上的痛苦得到控制,心靈也會安詳寧靜,反而能思考生命意義,在最後與親友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不留遺憾!

閱讀更多

不忍老公插管受苦,婦人哭問醫師怎麼辦...人生最後的期末考:我們約好,一定要好好告別

tCol 2019-09-12

揚生慈善基金會

不忍老公插管受苦,婦人哭問醫師怎麼辦...人生最後的期末考:我們約好,一定要好好告別

又是一樣的場景:約四坪大小的會談室,我坐在扶手椅上,左手邊坐的是我們團隊的安寧共照護理師。右手邊的沙發上,坐著一位頭髮略顯蒼白、眼神憂傷的婦人,而她旁邊坐著她的女兒,看來都三十多歲的年紀,眼睛瞪著大大地看著我。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