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7
NOW健康
民進黨15日表示,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身障律師陳俊翰,疑似因感冒引起併發症,不幸於2月11日逝世,享年40歲。消息傳出,引起各界震驚,事實上,上個月底,陳俊翰律師才出席SMA罕病活動,為SMA罕病病友爭取醫療權益,沒想到不到半個月,竟與世長辭。
閱讀更多
2023-12-14
NOW健康
隨著年紀愈大,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逐漸發生狹窄狀況,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胸痛、暈倒、容易喘等症狀,出現心臟衰竭現象,多數患者不願冒險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置入新的瓣膜不必再承受開胸高風險。
閱讀更多
2023-08-22
數位內容部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周二(8/22)到金門發聲,以2000萬美元籌備並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推動8大項目,而當天晚間近9點、也就是七夕倒數3小時,以近2300字長文說起對先妻林淑如的思念。他提到自己和太太曾馨瑩,在七夕這天一起挑出回憶錄草稿裡的幾個段落,其中【我逝去的情人,林淑如】是他分享對先妻林淑如的懷念與追憶。郭台銘說:「藉由這些文字,我特別想分享給各位的是:愛要及時,請務必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所有」。以下是郭台銘臉書全文:
閱讀更多
2023-05-22
賴俊佑
「從我媽走了以後,我爸就一直很努力地活著,不想造成任何人的負擔。這次,就讓我們不那麼堅強一點,好嗎?」
閱讀更多
2023-04-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護理部3N加護病房 李美淑護理長
編按:「我的叔叔因為突然感染肺炎送急救,裝呼吸管送加護病房,第二天主治跟太太說,可能要氣切…家屬不能接受,其他親戚也說,千萬不要氣切,氣切就等於放棄,等同植物人臥床,真的完了。」幾年前,網路論壇《mobile01》曾有網友以「氣切=無效治療、死路一條嗎?」為題發文,掀起熱烈討論。在傳統觀念中,常有人認為「一旦做氣切,等於一輩子就要躺在病床…」,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說,氣切只是多打開一個呼吸通道,並不影響患者本身病況;而醫生會建議氣切,通常是患者本身的疾病已需長期插管照護,而非氣切導致患者長期臥床或者昏迷不醒。面對要不要幫親友做氣切的抉擇,到底該怎麼辦?氣切真的會把人帶向死亡嗎?還是說本來可以短痛,改氣切後反而是長痛?讓我們聽聽第一線的護理長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3-02-16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胸腔科 陳彥甫醫師
編按:肺阻塞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估算台灣40歲以上成人約有6.1%罹有肺阻塞,以人口推估,約有88萬至100萬人罹患此症。2018年病逝的資深藝人孫越,就因肺阻塞(COPD)急性發作送醫,搶救23天後仍引發敗血性休克併 呼吸衰竭 ,終年87歲。「孫叔叔」孫越是知名老菸槍,即使51歲成功戒菸,仍在戒菸22年後診斷出肺腺癌,晚年更飽受肺阻塞之苦,不僅走路、說話都會喘,更因免疫力下降易發燒而頻頻送急診。肺阻塞主要是因為長期吸菸導致,也有人因長期吸到二手菸、廚房油煙而患病。醫師提醒,肺阻塞是「不可逆」的病症,一旦「咳、痰、悶、喘」4癥兆出現2項以上,特別是咳嗽超過3週以上,一定要儘速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3-01-13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11歲廖小妹去年6月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 呼吸衰竭 ,造成肺部纖維化,依賴葉克膜維生長達4個月,急需肺葉移植。台大醫院於去年10月27日替廖小妹完成全台首例、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
閱讀更多
2022-12-15
李易紓整理
網紅「野蠻王妃」(yifenko)深夜突然發文,悲傷泣訴最愛的媽媽,竟然因一場小感冒離世。她在臉書寫道:「昨天經歷難熬又悲痛的一天沒想到一場感冒演變成肺炎,引發敗血性休克,帶走我親愛的母親」。野蠻王妃說自己一天內坐了兩次救護車,歷經三次急救,「還是沒能讓她回到我們身邊」。
閱讀更多
2022-11-04
賈蔚
每每說起這個二十多年前的案例,老先生和他兒子的表情就會清楚地出現在我眼前。在一個值夜班的晚上,大約子夜時分,當天留滯急診室的病患並不是很多,急診室氣氛難得的平靜。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