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郭美懿整理
有「國寶歌王」之稱的文夏昨晚(4/6)因器官衰竭於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4歲。據《蘋果新聞網》報導,遺孀文香透露前天文夏氣喘發作,曾到安養中心探視,但因文夏喘得厲害沒能說太多話,直到昨日得知死訊,才向結褵52年的摯愛道別:「孩子都長大了,也都有好的歸宿,你人生的任務完成了,請安心的走吧。」
閱讀更多
2022-03-01
全娥論
我曾經是個有很多事情想做的孩子。我想要讀很多書、寫很多文章,我想要認真讀書,拿獎學金去當交換學生。我想要彈吉他 唱歌 (實際上我從事過一小段時間的樂團活動)、想要學習格鬥技(我會的依然只有呼吸而已)、想要掌握三國語言(我只擅長韓語)、想要成為股票天才(因為我是經濟學系)、想要進入公司從事合乎心意的工作。回過頭來看,這並不是因為我與眾不同,而是在二十歲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的,碰一下就會嘩啦啦地湧出想做的事情和渺茫的夢想;努力跟隨毫無頭緒的欲望,這就是快樂的青春。
閱讀更多
2022-02-28
郭美懿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週一(3/1)起放寬防疫措施:包括戶外運動可脫口罩、雙鐵開放飲食、宴席逐桌敬酒,賣場、超市及市場也開放試吃。不過目前仍有吃飯、 唱歌 相關的群聚事件,所以3月份 唱歌 仍須配戴口罩。
閱讀更多
2022-02-18
林靜芸
阿本是我的醫學院同學。念書時,平日他忙著踢足球、打橋牌、追女孩,總要到期末考前那兩個星期,才會出現在教室。他嘴巴很甜,總能說動我借他筆記,陪他念書,做他的私人家教。
閱讀更多
2022-02-06
小花平台保險+
自從美國首席理財大師同時也是知名暢銷書作家大衛・巴哈(David Bach)提出廣為人知的「拿鐵因子」(Latte Factor)理論後,不少人將其奉為圭臬、趨之若鶩,作為個人投資或是理財的範本;不過,也出現部分聲音認為,身邊點點滴滴的小錢固然不容小覷,只是如果連喝杯咖啡的生活情趣都被剝奪了,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閱讀更多
2022-01-25
陳函謙
編按:曾以一首《心動》紅遍全台灣,歌手林曉培2007年酒駕撞死一名女護理師,遭對方家屬痛斥殺人兇手,被宣判拘役50天、過失致死判處徒刑6個月、緩刑兩年,並揹負800萬的債務,演藝事業毀於一旦。為償還家屬800萬,林曉培轉往港澳發展,狂接活動還債,花了11年時間總算償清。根據《鏡週刊》報導,林曉培好長一段時間都自認是個無價值的人,因為車禍事件後的創傷壓力,導致林曉培躁鬱症一度復發,後來經由藥物治療與家人朋友歌迷以及宗教的支持力量,逐日走出陰霾。她意外地重新連繫上了昔日戰友林世千再續前緣,彼此暢談數日,林世千替她量身打造新歌「交易」,唱出12年來的懊悔、孤單以及重生的信念。雖然復出之路困難重重,但她不放棄希望,坦言「我想唱回來,我會很努力。」本文摘自寶瓶文化《我不是自己的》,收錄《壹週刊》長期最受矚目、百萬人次點擊專欄「坦白講」與「壹號專題」。
閱讀更多
2022-01-22
翁申霖 整理
國內疫情警報狂響,華碩(ASUS)子公司亞旭電腦昨(21)日深夜爆出63名確診,已累計70員工染疫,足見新冠(COVID-19)病毒的傳染力相當驚人!甚至有專家認為,這波疫情爆發這麼兇猛,很可能與「氣溶膠」有關。對此,有醫師提出有效降低傳染性氣溶膠暴露風險的「十大生存指南」,更要大家「快上車」,愈早留意,被感染的風險就能降到愈低。
閱讀更多
2022-01-19
鄭閔聲
14歲出道後,她試著快速長大,努力融入成人世界;卻因為不敢表達意願、無力走出舒適圈而徬徨不安。直到接觸戲劇,她才體會自我價值不只來自他人肯定,進而逐漸找回工作與人生的主導權。
閱讀更多
2022-01-18
鄭閔聲、李易紓整理
海基會前祕書長焦仁和的女兒、歌手張懸(安溥)週二(1/18)突然在演唱會上宣布,在下午和動畫導演老公蘇柏維辦好離婚手續、已經拿到新的身分證「現在是單身」!41歲的安溥,是在2019年8月登記結婚,9月生下小孩,「大家看到我好好地站在這裡、身心很良好,往後的人生中會繼續轉換、調適身心,把這件事當健康的事,對我而言是光明開朗的。」安溥說,自己離婚後的第一件事是染頭髮,然後在身心健康的狀況下,去看心理諮商師,「想要透過第三人更了解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就像沒事做個臉,每年給自己一兩個額度,這也是我送給小孩的禮物,這樣才能做身心都健康的媽媽」。她也有感而發說起,最近很多藝人離婚,讓她「受教許多」:我不想用公眾人物的角色去說離婚這件事,因為我不是唯一的主角,我希望知道這個消息的人,像是我和我的永遠的好朋友,能繼續作「好朋友」。安溥更感謝前夫蘇柏維:「全華人世界最了不起的男人就是我的前夫,跟我結婚是很勇敢的一件事,除了感激、還是感激。」以下為今周刊2013年專訪,一窺安溥的內心世界。
閱讀更多
2022-01-14
萬特特
機場比婚禮殿堂見證了更多真摯的親吻,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聆聽到更多的禱告。遺憾和失去,是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過的人生課題。告別比告白還要難,要是早知道要離別,朋友會不會更懂體諒,戀人是不是更溫柔,人是不是要給更多陪伴,對世界是不是更容易心存悲憫?
閱讀更多
7/ 19
第 7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