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蘇益賢
在心理治療時, 心理師會介紹一個觀念給個案, 叫做「主觀不適量尺」(subjective units of distress scale, SUDS),這把尺特別常用在焦慮症患者身上。在協助焦慮症患者時,我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患者在面對引發他們焦慮情緒的人、事、地、物時,很難去「精確」評估這次焦慮的強度、焦慮帶來的不舒服是大還是小。
閱讀更多
2022-04-07
洪雪珍
最近有一位學員有腫瘤,要報名斜槓課程,我覺得既要上班又要斜槓,不免擔心他的健康,很想勸退。可是我沒想到她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錢!
閱讀更多
2022-03-14
洪雪珍
在新冠疫情越演越烈的當下,有位四十多歲女性來報名上課。她在自我介紹時,談到轉換跑道的初衷,讓人聽起來有些慽慽然。過去她是外商高階主管,先生的事業也如日中天,人前人後都恩愛逾恆,看到他們時,總是十指相扣。有工作舞台、有美滿婚姻,是人人欣羨的人生勝利組。可是就在三十八歲那年,無預警地,先生提出離婚,因為有了新歡,對方吵著要給一個名份,先生看她堅強能幹,決定捨了她,選擇那個他以為的柔弱女子。
閱讀更多
2022-02-07
洪雪珍
看到有人炫富時,我們常說:「有錢就是任性!」可是,根據我做職涯諮詢的經驗,卻發現「缺錢的人最任性」。某些有錢人是任性沒錯,不過那是有錢以後才任性;當他們沒錢時,可是一點也不任性,有錢時不想做或不敢做的事都來者不拒,展現出驚人的韌性。相反的,很多缺錢的人卻一直任性到底,終其一生,看不到他們為了變得有錢鍛鍊出軟鋼般的韌性。
閱讀更多
2021-12-17
周品均
很多人投入職場之後,才發現自己好像不太適合這個產業或這個職務,尤其是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常常不確定是自己還沒上手,或者真的是不擅長、入錯行,應該再撐一下?我認為,應該把時間花在「擅長」的領域,而不是在「吃虧」的地方下苦功。你擅長的事情,其實是很容易進步的,但在不擅長的領域多花十年工,或許你會進步一點,但很可能真的只有「進步一點點」,而且永遠都不會非常出色!
閱讀更多
2021-12-03
周品均
做家長的人都知道,親子相處要了解孩子的天性,愛玩、愛吃糖、愛亂來,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硬碰硬只會造成親子衝突,讓你管孩子管得很痛苦。
閱讀更多
2021-11-19
周品均
很多在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其實生活也是一團亂。而且你往往會發現,他在職場上與生活中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根源都來自於「性格」,例如莽撞、欠缺思考、貪心、不願付出、總是誤判局勢、缺乏熱情、短視近利等等,這些性格上的問題,絕對不會在工作的時候才出現,而是在日常生活上就是如此。看過《火線追緝令》嗎?電影中的布萊德彼特就是最好的例子。劇中的他年輕氣盛、個性衝動,調查七宗罪的案件,其實也讓他面對自己性格的缺失,面對自我的缺點,這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閱讀更多
2021-11-10
伊莉莎白.德依
「每當我們感到很不快樂時,那是因為我們正在對抗事實;每當我們對抗事實時,當然就會覺得不快樂。」問題在於要怎麼調整我們的心態,試著如實地接受事情本然的樣貌?
閱讀更多
2021-11-05
伊莉莎白.德依
錯誤終歸是事實的基礎,假設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什麼,倘若他知道了,起碼是知識的增長。—心理分析師卡爾.榮格 Carl Jung
閱讀更多
6/ 12
第 6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