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
艾希莉.威蘭斯
一般情況下,找回時間是免費的──每週取消一次非強制性會議,用那段時間去散步,這樣做不必花半毛錢。但要擺脫生活中耗費時間的負面經驗,還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那就是花錢去買,用金錢換取時間。新創社群很擅長用這一招,創業投資家會指導新創業者,盡量把不屬於創業核心理念的工作外包出去,只要專心做跟創業初衷最相關的工作就好。新創公司會雇用廚師,這樣就不必花太多時間在用餐上;會買下鄰近合作對象的辦公空間,甚至就買在同一棟大樓,這樣就可以減少出差;會購買高檔視訊會議和協作軟體,讓遠距工作盡可能有效率。這種工作至上的心態整體上是否導致時間匱乏,是另一回事,重點是這種花錢買時間的原則,跟我們要練習的方法一致。
閱讀更多
2023-05-19
麥克.區平 , 山姆.布拉肯
我們的世界充滿憤怒。然而,慢性憤怒卻會毀掉你的健康。正如成功學大師柯維說的:「追逐那條咬傷我們的毒蛇,只會讓毒液迅速流滿我們全身。此時,想辦法把毒液排出體外才是上策!」
閱讀更多
2023-05-17
麥克.區平 , 山姆.布拉肯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按鈕,同樣在擁擠車流的城市裡,有人可以開心的龜速行駛,有人則是著急到壓力破表。有人可以對一個決定感到滿足,另一人卻可能怒氣沖天,抱怨連連、怪罪全天下的人。
閱讀更多
2023-05-04
高愛倫
有兒顧老固然好,膝下猶虛也別惱,只要牽手過五十,能在下半場人生維持續航力,不但可以智慧經營婚姻關係中的彼此,還能「不換伴的進入第二春」,即使少了兒女承歡,照樣能自詡老爺夫人滿門吉祥。
閱讀更多
2023-04-11
鄒開蓮, 盧智芳
所有人際關係的殺手,就是比較,一旦所有問題都拿出來比較,就會覺得不公平,出現怨懟後,就很難包容欣賞,也愛不出來了。
閱讀更多
2023-04-06
游能俊, 黃惠如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3-24
高愛倫
你受得了氣嗎?你受不得氣嗎?你常常受氣嗎?受氣的感覺有常見的三種源頭。第一種,明明說者無心,偏偏聽者有意,很容易自動安裝想當然爾被欺負受委屈的敏感理由。這樣的人,心裡疊落了一副用之不盡的悲情牌,不時飛出一張,覺得自己時時受氣, 導致天天受苦。
閱讀更多
2022-09-08
山田知生
史丹佛大學教授紐森(Eric Knudsen)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面對事物的方法」,即使過了25歲,仍能和兒童或25歲以前的年輕人一樣,甚至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就算不用刻意練習,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新知識;然而成人會因為大腦「偏愛簡化」的機制,盡可能選擇已知的事物、排斥變化,為了不受限於大腦本能,成人更需要有意識地專注、行動與休息。
閱讀更多
2022-09-02
山田知生
人體如此複雜精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掌握自己身體的疲勞程度呢?如果有某種客觀參考依據,而不僅僅是「好像有點累啊」的自我感受,應該有助於儘早發現並處理常見的「無自覺疲勞」等警訊。
閱讀更多
2022-09-02
山田知生
近幾年來我在史丹佛大學配合許多組織,研究「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用什麼樣的呼吸節奏可以儘快調整好呼吸,恢復到平常的自己」。目前雖然還在實驗的初期階段,但已經逐步累積數據,顯示「吸氣兩次,完整吐氣一次(2in-1out)」的節奏,只要重複兩至四次,就可以調整好呼吸。
閱讀更多
4/ 18
第 4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