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高璿圭
當我們的肉身變成一堆灰燼時,會被裝進骨灰罈,其他東西卻會留下來。我年近八旬的父母常說:「死後東西也帶不走,我該把那些東西都丟掉,否則都只是無謂的負擔。」但那些東西依舊亂七八糟地堆積如山,甚至還加上了新的東西。那些說著「不管今天走還是明天走都不奇怪」、彷彿看透生死的老人們,對於整理自己的人生、為死亡做準備這件事,似乎依然想要逃避。
閱讀更多
2023-03-07
優照護
妹妹去年檢查出大腸癌後,我們姊妹倆就陷入巨大的恐慌與沮喪中。因為聽聞不少名人罹患大腸癌,除了失去寶貴性命,長期治療過程中所受的折磨,更是讓人難以承受,也使全家籠罩在愁雲慘霧中。妹妹難過地對我說:「我走了就走了,但要連累你,我如何捨得?」
閱讀更多
2023-03-02
高璿圭
心裡還沒有接受逝者「已經走了」的事實的遺族,卻必須到各個機關去履行確認逝者死亡的行政程序。要跑遍區公所、逝者的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國民年金、手機服務中心等地,不斷說明那個人已經死亡並簽名,逝者生前在這個世上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都要捨棄,遺族也得切斷證明逝者曾在這個世上存在的紀錄和生命反應(vital reaction)。
閱讀更多
2023-02-23
傅恪恩
「不結婚又不生孩子,你留下的錢要給誰?」雖然許多年輕人從長輩嘴裡,聽到這句催婚台詞,總忍不住在心理嗤之以鼻的回嘴「難道我自己把錢花掉還是難事?」但今天要講的大齡單身例子,倒是想分享給這些朋友做一個思考。
閱讀更多
2023-02-04
郭美懿
婆媳問題一向是家庭關係中最難解的題,諸如小孩教養、坐月子等事情,也常牽動婆媳之間的敏感神經。一位即將臨盆的人妻表示,自己提前找好了月子中心,但婆婆卻暴怒說:「有婆婆幫忙為什麼要去月子中心?」控訴媳婦此舉是「陷害」她讓人覺得婆婆對媳婦不好,更揚言如果去住「就斷絕關係」,讓這位準媽媽每天活在焦慮中。
閱讀更多
2023-01-30
彭蕙珍
蔣怡琴的36歲么女秀秀,脊椎受傷、智力如同小孩,原本住在照護機構,3年前長年照顧她的老師退休,因無法適應新老師、情緒不佳,引發癲癇症發作,右半邊中風。年逾70的蔣媽媽不忍女兒受苦,決定接她回家住,擔負起照護責任。她笑說每天把女兒伺候得像公主,雖然很累,但看著女兒現在體力變好,會坐了,心是富足的。(原文刊載於2022/2/28,更新時間為2023/1/29)
閱讀更多
2022-12-22
范玉玲
上帝在打造女人的時候,都是按照女神的樣子打造的,不但有女神的外表,還有女神柔軟的內心,只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生活的磨難和壓力,慢慢忘掉了自己原本的樣子,甚至活成了女漢子。
閱讀更多
2022-12-22
崔芝淑, 金瑞玄
還記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Don’t Eat the Marshmallow...Yet!)這本書嗎?居然已經是十五年前的書了,就算不知道整本書的內容(其實我就不知道),許多人也知道「棉花糖」在這本書中的含義。那是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者以孩子為對象的一個實驗,獨自一人在房間時,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話,之後就可以多獲得一個棉花糖;但如果馬上把棉花糖吃掉,就不能拿到多的棉花糖。十年後,忍住棉花糖誘惑、多獲得一個棉花糖的孩子,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瘦、更會念書,也更成功。這世界上真的有各式各樣的實驗,更有趣的是,該書作者的理論隨著時間推移,又發展出更多樣的理論。
閱讀更多
2022-11-07
呂秋遠
媽媽生病了,找不到任何原因。跟所有的老人家一樣,一開始都先是跌倒,走路也有些不方便。經過醫院治療以後,看起來好轉,但不明疼痛不斷的襲擊她。接二連三的醫院複診、檢查,都找不到原因,她的心情越來越糟糕,經常哭泣。最後,甚至連下床都無法,或者說不願意嘗試,她就是疼痛。
閱讀更多
2022-10-1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每個人都可能是配偶中比較晚走的一個,所以我們不只要接受「孤獨」到老,也要學習如何能夠「獨立」到老。趁另一半還在時,趕快學習他(或她)所有的生活能力吧!
閱讀更多
5/ 15
第 5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