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安寧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作主!「預立醫療」僅6.2萬人簽署,諮詢費將納健保給付:明年有機會上路

tCol 2023-10-16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作主!「預立醫療」僅6.2萬人簽署,諮詢費將納健保給付:明年有機會上路

四年前台灣制定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衛福部最新統計,迄今僅有六點二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書」,三點九萬人願意 安寧 。為提高民眾意願,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公布三大措施,其中最快明年起,由健保支付每小時二千至三千多元諮詢費。

閱讀更多

人在臨終之際最後悔的5件事…一個安寧護理師的病房觀察:「如果不那麼拚命工作就好了」

tCol 2023-10-04

高尾美穗

人在臨終之際最後悔的5件事…一個 安寧 護理師的病房觀察:「如果不那麼拚命工作就好了」

前一陣子,醫師專用的社群媒體發布電子報,裡面有篇澳洲護理師布朗妮・維爾寫的文章。她專門負責 安寧 緩和醫療,內容使我深受衝擊。 安寧 緩和醫療接觸的是臨終的人,她列出5項「人在臨死之際後悔的事」。

閱讀更多

「是為你們,不然誰想這樣過活」!癌末父臨終前終獲放手,「安寧緩和」讓家人尊嚴的走完最後

tCol 2023-09-08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是為你們,不然誰想這樣過活」!癌末父臨終前終獲放手,「 安寧 緩和」讓家人尊嚴的走完最後

我很感激當時父親的醫生,他建議我們拔管讓父親逐步學習自行呼吸,因為他判斷父親或許因為長期和纖維化的肺共存,所以呼吸指數本來就沒有一般人好,可以讓他試試看在及格邊緣拔管。

閱讀更多

臨終前,50位親友陪她辦生前同樂會!人生中有這麼愛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們,夫復何求?

tCol 2023-09-07

商沛宇

臨終前,50位親友陪她辦生前同樂會!人生中有這麼愛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們,夫復何求?

進入 安寧 場域工作後,我常思考: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除了打針、吃藥、好好休息以外,有沒有可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讓末期病人的生活不只是過一天、算一天,而是仍能對每一天、對所重視的人事物,保有期待與動力。

閱讀更多

寡母拉拔獨子長大,怎麼才娶媳婦「我就變孤獨老人」?黃越綏:養育是責任,沒什麼人情好討的

tCol 2023-08-17

黃越綏

寡母拉拔獨子長大,怎麼才娶媳婦「我就變孤獨老人」?黃越綏:養育是責任,沒什麼人情好討的

婆媳的問題對女性而言,簡直是婚姻家庭中永遠無解的習題。多年來,我總在基層警員或社工們有需要時,協助處理一些比較困難的個案輔導。其中一次是在某個夏天的凌晨,我突然接到一位退休的資深社工來電,而她則是輾轉接受一位在醫院擔任夜班護理師請託,希望能夠找我去醫院,輔導一位因婆媳問題想不開,自殺未遂的老婦人。當我問他們:「已經是三更半夜了,為什麼非找我不可?」,他們的回答讓我啼笑皆非而不得不答應。

閱讀更多

婆婆人前裝和藹,她怒揭「雙面人」老公卻不挺!心理師教「這樣反擊」:拉出情緒距離,善待自己

tCol 2023-08-10

林靜君談心室

婆婆人前裝和藹,她怒揭「雙面人」老公卻不挺!心理師教「這樣反擊」:拉出情緒距離,善待自己

一位人妻說,婆婆是雙面人,人前和藹、背地說壞話,對自己和出嫁小姑「雙標」看待。為了揭穿婆婆真面目,她偷偷錄音,果然聽到婆婆滿口嫌棄,氣到想當面對質。她將錄音放給老公聽,卻被罵「宮鬥劇」看太多,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我想知道該如何反擊,爭取自己的地位!」

閱讀更多

家人臨終不餵食、不急救誰能做到…施昇輝23天內送走雙親:做不到善終別自責「你並不孤單」

tCol 2023-08-08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家人臨終不餵食、不急救誰能做到…施昇輝23天內送走雙親:做不到善終別自責「你並不孤單」

要做到很多專家建議的「善終」,其實非常困難,因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於心不忍」,甚至事後可能會後悔「自己是不是太早放棄了?」

閱讀更多

童年在家總被父母忽視,成年後遠離家裡!一得知爸爸癌細胞轉移,她卻毅然決然地一肩扛下照顧責任

tCol 2023-08-04

商沛宇

童年在家總被父母忽視,成年後遠離家裡!一得知爸爸癌細胞轉移,她卻毅然決然地一肩扛下照顧責任

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小芬來到癌症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掛號。初次見面,她便明確地表達出需求:「我想知道,要怎麼讓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爸爸擺脫消沉的意志,變得積極、樂觀?」小芬的爸爸多年前罹患癌症,幸運的是在手術完成後,只需要固定回醫院追蹤即可,其他方面一切如常。爸爸也把康復後的生活安排得豐富而精采,完全不需要家人操心。

閱讀更多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

tCol 2023-08-03

商沛宇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

安寧 病房工作時,護理站常接到民眾來電請教關於 安寧 療護的疑難雜症。有一次,護理師接到 安寧 門診病人的太太打電話來,表示對於醫師在看診過程中,沒有將病人腫瘤傷口處的包紮拆開來檢查感到很不滿。在電話中,她怒氣沖沖地質問:「就算你們認為我先生是末期,也應該要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辦法幫他把傷口顧得更好吧?」儘管醫師已向太太解釋將包紮好的腫瘤傷口拆開檢查並非必要,她仍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

閱讀更多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tCol 2023-07-31

數位內容部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 安寧 」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最想要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得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健保署將在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一(7/31)接受聯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就是把家當成醫院,原本需要在醫院中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未來可以帶到家裡使用,目標做到居家 安寧 的給付與醫院相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