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洪雪珍
失去就業動機,拒絕經濟獨立,靠爸靠媽,做啃老族,小胖有錯,爸媽也難辭其咎,在孩子該獨立時,剝奪他獨立的機會,等到孩子養成消極懶散的習慣,糾正很難。
閱讀更多
2019-12-11
林心怡
投資理財愈早愈好,但起步稍遲也別怕;只要起身行動,即使不惑之年才開始也不嫌晚。當然,這要搭配良好的「存股習慣」。
閱讀更多
2019-09-20
林信男
一項由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心理學教授發表的研究顯示,只要觀察一個人的臉,就可概略研判其社會階級與經濟狀況,而五官當中,又以眼睛和嘴巴,最容易作為判斷依據。
閱讀更多
2019-09-18
湯瑪斯・史丹利, 威廉・丹柯
這本書是作者根據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跟超過500位 富人 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收入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作者定義「 富人 」是依據資產淨值——是「資產」,而不是「所有物」。淨值的定義是,某人的資產減去負債(信託帳戶的本金除外)的現值。資產淨值高於100萬美元(約合台幣3千萬元)以上的人稱為有錢人( 富人 )。 依據這個定義來看,1億個美國家庭中只有350萬人(3.5%)可以被稱為有錢人。95%的有錢人其資產淨值在1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透過研究,作者開始找出有錢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他們都怎麼教養小孩?從這些調查中,找出有錢人的特徵,繼而使讀者可以從中學習,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身做個有錢人。
閱讀更多
2019-09-06
彭芃萱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54歲就決定離開職場,過起「第三人生」。她說,退休是早晚的事,「我不希望是時間到了被逼退,不如選擇華麗地轉身。」每年她會列出3件想做的事,包括寫書、騎單車環島、到國外long stay(長住)、開畫展…,生活極為忙碌,「到現在為止,我還蠻滿意我的人生。」她笑道:「我的未來志願是一路玩到掛!」
閱讀更多
2019-08-22
老黑看世界
在網上寫遊記,通常我不主動說明,但如果有人提起,會很樂意回答的一個話題是:旅費!不主動說明是因為過去經驗告訴我,錢很敏感,即使無心,還是可能讓人產生炫耀感,或引來無止盡的各種比較。
閱讀更多
2019-07-16
湯瑪斯・史丹利, 威廉・丹柯
這本書是作者根據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跟超過500位 富人 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收入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透過研究,作者開始找出有錢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例如,有錢人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穿什麼衣服?日常的消費習慣如何?從這些調查中,找出有錢人的特徵,繼而使讀者可以從中學習,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身做個有錢人。
閱讀更多
2019-05-02
職場戳戳樂-洪雪珍專欄
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是自己給的。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在人生最後幾年,過半的人將是一個人獨自過。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你是什麼感覺?
閱讀更多
2018-12-05
黃慧玫
養生非難事,藥學專家楊玲玲博士分享,只要備有家常白米、電鍋與果汁機,就能做出美味可口又符合健康意識的平價食膳─米湯,為全家人儲備健康活力。
閱讀更多
2018-11-15
撰文.唐祖貽
《今周刊》出版的「精算人生」特刊,提出的不只是存退休金問題,主要還是在於喚醒大家,人生要有計畫、按部就班,自己才有選擇的權利。倘若工作讓你樂在其中,又何必非得選擇像釣魚、散步、下棋、騎單車或太極拳等退休制式行為不可呢?「那就繼續做吧!」又假如你真的渴望退休生活,那麼這場馬拉松或者可以形容為龜兔賽跑,你一定要及早準備,因為人生是不可控制的,計畫常趕不上變化,但只有一樣東西不變,那就是大家都一樣有「時間」去體會、去改變。不少人的人生態度像兔子,心態上永保青春,追求活在當下,別人時時刻刻充滿危機意識時,你還天真的以為未來可以安然無恙⋯⋯,不知道可能會突然沒有工作、生場大病、家中發生意外,生命的悲喜常在瞬間,希望10年後的你會感謝你現在的覺醒。
閱讀更多
11/ 12
第 11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