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工作者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52

將主管變成你的貴人,才是聰明的工作者!在職場上要成功,絕對少不了主管的支持

tCol 2024-01-29

丁菱娟

將主管變成你的貴人,才是聰明的 工作者 !在職場上要成功,絕對少不了主管的支持

向主管求援也要有技巧,記得,永遠帶著你思考過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把問題丟給主管處理。

閱讀更多

他當校警快20年為何退休只拿41萬?市府竟擅把「勞退金改新制」…提告1理由成功討回51萬差額

tCol 2024-01-06

聯合報/ 記者 游明煌

他當校警快20年為何退休只拿41萬?市府竟擅把「勞退金改新制」…提告1理由成功討回51萬差額

基隆市港西國小楊姓退休校警,在學校工作近20年,但退休只拿到41萬,因市府未經他同意將勞退金改為新制來算,他不服提告向學校追討,基隆地院法官認定他不只巡守校園,還負責國小操場、花圃雜草清除與花木修剪,符合「工友」的工作適用舊制,判決學校應依舊制給付差額近56萬勞退金差額。

閱讀更多

慢性咳嗽恐怕不是感冒,當心嚴重型氣喘!

tCol 2023-12-29

照護線上

慢性咳嗽恐怕不是感冒,當心嚴重型氣喘!

40歲的時尚 工作者 林小姐(化名),長期受氣喘所苦,不僅每週跑急診2至3次,且類固醇藥物導致體重大增十公斤,嚴重影響時尚工作、 打擊自信。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指出,若使用2至3種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須進一步透過抽血或肺功能檢測,確認是否屬於嚴重型氣喘。

閱讀更多

50後,人際關係也要斷捨離!丁菱娟:朋友「在精不在多」,這5種人一定要遠離

tCol 2023-12-25

丁菱娟

50後,人際關係也要斷捨離!丁菱娟:朋友「在精不在多」,這5種人一定要遠離

熟齡之後,我們更加珍視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時間有限,應該要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事、物身上,因此選擇與誰共度時光,更顯得重要。

閱讀更多

忙了整天怎麼還是忙不完…當工作與生活失衡!用1觀念重整腳步,放鬆身心、找回平衡

tCol 2023-12-08

麥可.海亞特, 梅根.海亞特.米勒

忙了整天怎麼還是忙不完…當工作與生活失衡!用1觀念重整腳步,放鬆身心、找回平衡

工作就像水一樣,是生命的必需。工作也像水一樣會恣意橫流,除非受阻,否則不會停下。我們需要堅實的邊框,才能擁有這種不可或缺的資產,想想水庫和玻璃水杯對我們的用處。沒有堅實的邊緣,水也可能造成破壞,想想河水氾濫,沖破河堤,將位置較低的街道與樓房淹沒。

閱讀更多

討厭父母情緒勒索,為何兒女說我也這樣?心理師點破關鍵:別再「複製」上一代的教養

tCol 2023-12-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討厭父母情緒勒索,為何兒女說我也這樣?心理師點破關鍵:別再「複製」上一代的教養

「不聽話就是要罵啊,要不然怎麼會乖」、「媳婦嫁過來就是要照顧婆家」、「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都是為你好」…在即將迎來2024的現在,上述傳統觀念似乎已隨時代遠去,但現實中有許多人會發現,過去老一輩讓自己不以為然的行為模式,卻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複製到自己這一代身上,然後理所當然地用這樣的模式在生活、經營關係。而這樣的「複製模式」,又自然而然地被沿用在下一代身上,這就是所謂的「代間傳遞」。

閱讀更多

中年後不想再妥協,友情也該斷捨離?丁菱娟:朋友還是老的好,包容彼此不完美「聚一次賺一次」

tCol 2023-11-15

丁菱娟

中年後不想再妥協,友情也該斷捨離?丁菱娟:朋友還是老的好,包容彼此不完美「聚一次賺一次」

中年過後,周遭的人際關係正悄悄發生變化,因為即將離開職場的關係,同事、客戶、老闆不再是我們社交的重心,取而代之的將是老伴、老友、親人、同好。人際關係不同於以往,少了一些利益計較,多了一些溫馨陪伴,但我們得改變思維,重新認識。

閱讀更多

工作28年被優退,他勇闖日本LongStay圈粉1.5萬人!75歲背包客:「一人旅行自由自在」快樂更多

tCol 2023-11-07

高小鳳

工作28年被優退,他勇闖日本LongStay圈粉1.5萬人!75歲背包客:「一人旅行自由自在」快樂更多

退休,是失去社會價值的第一天嗎?還是,尋找新開始的第一天?因為媒體業不景氣,吳典宜還在壯年就被優退,幸好他沒失去追夢勇氣,儘管不會日語,60歲時仍「拋妻棄女」,獨往日本LongStay追夢,回台後將經歷寫成懶人包,並出書經營粉專,人生下半場再度閃耀,75歲還在發光發熱。

閱讀更多

怎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更會賺錢?追蹤745名小學生50歲時收入:「和媽媽頂嘴」成貧富關鍵指標

tCol 2023-10-26

周欣悅

怎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更會賺錢?追蹤745名小學生50歲時收入:「和媽媽頂嘴」成貧富關鍵指標

讓備受國際推崇的心理學家告訴你,金錢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會牽動我們的情緒、人際關係、行為和決策……你怎樣看待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

閱讀更多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tCol 2023-10-25

鄭閔聲、何欣潔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編按:76歲國際級大導侯孝賢驚傳疑似罹患失智症正式退休,外媒報導,身邊知情人士表示「他確定不會再拍電影了」,《刺客聶隱娘》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作品。外媒報導,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傳出已經關閉,工作人員也已經遣散,報導甚至表示「這消息對台灣本土可能不算太驚訝,但侯導和家人並未作出公開宣佈,可能是想保有隱私。」侯導兒子侯甫嶽發表聲明證實父親先前已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沒有減退他對電影的熱情,一直到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連帶病情才先暫停,「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預想過的發展」。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如何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將是關鍵。張楷杰指出,許多人前往神經科求醫,主訴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了失智症。不過像這樣這麼有「病識感」的人,常常都只是「健忘」,也就是暫時性的短期記憶障礙,可能是因為分心、壓力或睡眠不足所導致,一般來說,健忘的症狀可以隨著休息、放鬆或提醒而恢復記憶。相較之下,失智症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著記憶障礙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常見有5種症狀,一旦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失智症。1.容易遺忘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2.遺忘曾經擅長的技能。3.溝通與閱讀障礙。4.五感逐漸不靈敏。5.出現幻覺無法自行判斷事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