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金熹暻
長期以來,所有制度與產業都把結婚、組建家庭視為完全成年的唯一方式,並且賦予這件事絕對的價值,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很難想像出新的生活方式。或許也正因如此,若有人不遵循這條單一路徑,往往就會被認定為有某些缺陷或原因。剛開始寫這本書時,一位二十多歲的不婚女性對我說的話似乎就是出於這樣的猜測。她說她對於「獨自生活」到老感到好奇,如果能將其出版成書那就太好了。
閱讀更多
2024-12-13
林靜君談心室
「我的兒子應徵上台積電工作,結果不去報到,說那不是他要的生活。側面了解,他居然要和學長去拍電影,我實在氣壞了。他爸就是一輩子嚷著理想,潦倒混不出名堂,欠一屁股債,家計靠我一人支撐。我離婚帶走兒子,就是因為不想他被老爸拖累。單親掙錢養他,不求他大富大貴,但至少要能養活自己。我向他說,沒飯吃的夢想是妄想,全世界只有一個李安,不要不切實際。兒子說他有自己的人生,要我不要管他。拒絕再和我談話。真是讓人傷心。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4-12-09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編按:年關將近,國內卻傳來73歲丈夫疑因不堪長期照護負荷,殺害68歲水腦症妻子的憾事!新北市新莊區一名患有水腦症的邱姓婦人,今(12/9)日遭林姓丈夫從14樓住家推下,造成邱女墜地當場身亡。林男犯案後,步行到轄區派出所自首,警方調查無家暴紀錄,依規定通報社會局,將依殺人罪將林男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據《ETtoday》報導,殺妻的林男與妻子邱女結褵近40年,雙方育有2男1女,子女皆已獨立搬出家中。林男從建築師工作退休後,就與妻子住在新莊區一處高級社區14樓。但2年多前,妻子因罹患水腦症逐漸不良於行,林男除了每天煮三餐貼身照顧,還聘請居家照服員到家協助。但今年7月間妻子病情惡化,導致林男照顧壓力龐大、身心不堪負荷。今天早上8時許,林男將妻子從床上抱起,從客廳窗戶拋下,導致妻子墜地當場身亡,林男隨即步行到附近的派出所自首。「水腦症」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主要病兆包括「失智、走路不穩、尿失禁」等3項,但水腦症是少數可經手術治療的可逆腦疾病,經過手術引流,將過多的脊髓液代謝掉,7至8成患者是可以回復到原本的狀況,家人不要以為年長者記憶力變差就認為是失智症,可能會錯失回復的機會。日本「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匯集多年來日本發生的案例,出版《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一書,盼喚醒大眾對長照者遭遇困境的重視,「老老照護」就是其中一個面向。(原文刊載於2023/1/30,更新時間為2024/12/9)
閱讀更多
2024-12-09
郭美懿整理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罹癌後她積極抗癌,除在台灣進行手術與後續療程,也遠赴波士頓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本以為病情緩和,能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沒想到陳文茜卻在上週五(12/6)透露肺腺癌復發,且已轉移到肝臟及骨盆腔。而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陳文茜在美國的主治醫師提醒,長期服用類固醇恐產生罹癌的後遺症,建議她立即檢查。返台後,陳文茜前往台大癌醫正子中心,接受正子斷層造影確認癌細胞擴散程度,被告知肺腺癌復發,且肝臟3個腫瘤中,「2個惡性,1個水泡;右骨盆腔也有1個。」癌細胞擴散速度之快,連台大肺癌權威陳晉興都不敢相信,「去年9月,電腦斷層掃描還乾乾淨淨⋯⋯怎麼可能1年發展成這樣?」
閱讀更多
2024-12-05
郭美懿
86歲作家瓊瑤4日驚傳在淡水住家輕生,家屬在今天(12/5)下午於瓊瑤臉書發出聲明,表示瓊瑤已如同她所說的「為自己的生命做主,瀟灑揮別人世,開啟另一段旅程。」告別式將不設公祭,也不舉行任何媒體會或紀念活動,不佔用社會資源。瓊瑤縱橫文壇半世紀,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對40歲以上的華人來說,有著跨世代的共同記憶。她的離世引發各界熱議,卻也有人擔心引發模仿效益,特別是高齡者面對這樣一個精神象徵的離開,更容易對死亡有過度美化的憧憬,覺得:瓊瑤都可以這樣自由地選擇離開,為什麼我還要痛苦、辛苦地留在這裡?
閱讀更多
2024-12-04
郭美懿整理
年終歲末之際,許多人已著手準備大掃除,但當你環顧四周,面對家中堆積成塔的「以後可能用得到」的物品,或是衣櫃裡一疊疊塵封已久不會再穿的衣服,是否無從下手、遲遲不知該從哪裡整理起?這些看似常見的囤積現象,一旦情況逐漸加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生活空間明顯受限、無法正常使用家具等,就可能需要特別留意,因為這可能是患上「囤積症」的警訊!
閱讀更多
2024-12-03
枡野俊明
隨時隨地戴著面具十分地危險。我這麼說是廢話─一旦戴上面具,就完全看不見面具底下是怎樣的臉、有什麼樣的表情了。就算大壞蛋惡狠狠瞪著我們,只要他的面具是笑臉,外加聲音聽不出情緒的話,大壞蛋也可以看起來是「溫柔好人」。從「隱藏本性」的角度來說,面具是非常方便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24-11-29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借名登記,是我國人常見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但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要求返還?借名登記關係,通常發生在親屬,或是一起投資的朋友之間。背後的原因動機,不一而足,五花八門。諸如,家屬貸款可以有優惠利率方案,因此就用他的名義登記購置房產。打官司期間,不方便把自己真實的財產情況公開,避免新增困擾,所以買房也借用親屬名義登記。而若是,父母使用子女的名義購置房產,一開始可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小孩一定會聽自己的話,隨時要取回沒有問題。但隨時間經過,孩子長大,甚至結婚有配偶,父母年邁,其他小孩覺得不公平或擔心未來有分配財產的爭議,此時父母要跟孩子說「房產登記回來?或是「登記部分持份給其他兄弟姊妹?」許多時候,都會遇到困難。
閱讀更多
2024-11-25
郭美懿
在感情關係中,你是否以為對伴侶無微不至、做牛做馬,真能換得對方感激?一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發文表示,她與丈夫從18歲交往到結婚跨越30的年頭,近日卻發現對方外遇。她感嘆30年來凡事以丈夫為重,包辦家中大小事,卻仍遭遇背叛,「證明一句話,男人只要變心,不管你做的多好都是枉然!」
閱讀更多
2024-11-22
枡野俊明
編按:「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禪僧枡野俊明認為「凡事適度不過度」,每天改變一點點,就能培養幸福的體質。他希望透過新作《剛剛好,就是最好:每天改變一點點,禪定養心的98個日常練習》幫助大家調整好日常生活,步上健康有活力的人生。學重視「適度」的概念,提醒人要不偏頗、不走極端。特別是身心不適的人,無論是飲食、工作、花錢、用手機等各方面,都要能從「不過度」的觀點,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只要能掌握適度的感覺,必定能減輕身心負擔。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