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玩股特派員
理財專欄作家嫻人還在職場時,風險資產與非風險性資產比重約為44%與56%。直到被退休後重新調整理財規劃,風險資產比重反而提高了。退休後少了現金流,又可能有醫療等大額支出,為什麼還會如此安排呢?
閱讀更多
2024-04-27
郭俊宏
根據不同階段(退休前 / 退休後)的投資策略和財務狀況有所不同,反映出人們隨著年齡成長和退休臨近,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收入來源和支出需求的變化。
閱讀更多
2024-01-18
小車X存股實驗
前一陣子有位新手粉絲來詢問小車:「既然元大台灣50(0050)年化報酬比核心持股高,那為何不全部存0050,而要分配一些比例存核心持股呢?」我的回答是:「理論上這樣最好,但實際上要做到很難。」
閱讀更多
2024-01-10
闕又上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可以有許多分身,他隨便拔根毛一吹就有分身產生;你一定聽過孫悟空72變,他可以變出很多分身。「72」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不但孫悟空喜歡,連我這幫人家理財的管理者也經常要借重這「七二法則」,這是我在美國念研究所時都還不知、卻一直到財務規劃師的考試才知道它的奧祕。如果想要擁有孫悟空的本事,就要先了解七二法則。接下來,讓我告訴你它的神奇之處。
閱讀更多
2023-12-15
陳啟祥
踏入投資市場其實就如同出航,尋找獲利的契機,同時也會伴隨著風險的存在,因此好好了解並思考自己所處的情況,才能達成理想的財務目標。這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我想這世界上也不存在著輕鬆賺錢的方式。
閱讀更多
2023-10-12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編按: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管理費用低,長期持有,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閱讀更多
2023-09-18
比爾‧蘇西斯
編按:本書作者比爾‧蘇西斯從小在農場長大,在美邦證券做了13年的營業員後,實在受不了每天盯著大盤、殺進殺出的日子,於是在38歲退休,開始他整天泡咖啡館、假日就登山的不看盤散戶生活。他在1998年歸納個人的投資選股心得,自稱是「泡咖啡館的投資人」(The Coffeehouse Investor),發表他超簡單的不看盤投資原則,吸引了數十萬人追隨仿效。十多年後,歷經2008年的金融海嘯,好事者翻查他的投資組合想踢館,卻驚訝的發現:他買進的投資標的十年來幾乎沒什麼變動,績效卻遠遠高過投資公司一堆所謂「專家」的表現。2009年,蘇西斯49歲,資產約2.5億美元,更證明他簡單的投資哲學禁得起考驗。蘇西斯也被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讚譽為「指數任務的門徒」。
閱讀更多
2023-08-31
周行一
許多人檢視自己的工作,常會覺得靠所得致富困難,想於短期致富更難,因此轉於想靠投資理財迅速累積財富,但是多少人真的因為理財而致富呢?以下是你在投資理財之前,必須先知道的重要理財觀念。
閱讀更多
2023-07-0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絕大多數的人在退休後,還是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太放心,仍需要透過投資來增加生活的安全感,但該投資什麼呢?首先,絕對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拿去銀行存起來,因為就算最高的定存利率,都無法打敗每年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我建議留下兩年的生活緊急預備金存在銀行,其他都該進行較積極的投資。
閱讀更多
2023-03-29
夏綠蒂
理財部落客林書廷有詳細計算過,人的一生中要花多少錢。前提是假設我們 22 歲開始工作 60 歲退休,總共工作38年,然後75歲掰掰,其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養小孩等費用。非常簡約的計算,夫妻兩人竟然一輩子至少要花 3,000 萬元。現在的你可能還年輕,不覺得花費會有那麼多,是因為你還沒有買房買車養小孩的壓力,所以人生支出表上的金額好像跟你無關,等到年紀越來越大,金錢的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若以目前的收入,有辦法應付嗎?
閱讀更多
2/ 8
第 2頁,共 8頁